• 繁体版
  • 无障碍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泾县 > 统计公报

泾县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9-07-02 09:00 来源:泾县统计局 浏览:
【字体大小:
分享至:

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县委、县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精心部署,定向施策,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全县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趋缓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5.1万人,比上年下降0.2万人;常住人口30.7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8.4‰,死亡率9.1‰,自然增长率-0.7‰。

初步核算,201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2亿元,突破1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6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44.6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7.9%。三次产业结构为16.4:41.6:42,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按照年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5020元,比上年增加2352元。

2014-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20190625155800133_8JqrkKZM.png

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绝对数(万元)

比上年增长(%)

生产总值

1071612.2

7.0

其中:第一产业

175746.0

2.9

第二产业

446171.8

7.9

第三产业

449694.5

7.9

其中:农林牧渔业

181782.0

3.0

工  业

358900.1

8.2

建筑业

98394.0

6.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0767.6

4.4

批发和零售业

53463.2

3.5

住宿和餐饮业

21913.0

7.6

金融业

56562.1

10.0

房地产业

32962.5

5.0

营业性服务业

110631.3

19.4

非营业性服务业

116236.3

0.8

2018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60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79人,困难人员再就业33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61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2%。

二、农业

2018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0792公顷,上升1.3%。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8760公顷,增长1.4%;小麦种植面积895公顷,下降1.8%;油料种植面积3051公顷,上升1.4%;棉花种植面积5.8公顷,下降5.5%;烟叶种植面积579公顷,下降0.6%;蔬菜种植面积3353公顷,上升2.5%。

全年粮食总产量121917吨,上升2.5%。稻谷产量112414吨,上升2.8%;油料产量7079吨,下降3.7%;棉花产量4吨,下降27%;烟叶产量1388吨,下降0.7%;茶叶产量2237吨,增长0.7%。

2018年全县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绝对数(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21917

2.5

其中:夏粮

4686

1.4

油料

7079

-3.7

其中:花生

507

0.9

油菜籽

6518

-4.1

棉花

4

-27

烟叶

1388

0.7

茶叶

2237

0.7

蔬菜

71099

11.5

年末全县生猪存栏64166头,比上年下降2.3%;全年生猪出栏149490头,增长0.4%。全年肉类总产量31404吨,下降0.2%。禽蛋产量3878吨,增长0.2%。全年水产品产量2972吨,下降3.5%。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01公顷,完成森林抚育9991公顷,四旁(零星)植树102万株,育苗200公顷。

2018年,全县省级龙头企业13家,市级龙头企业30家,全国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省级以上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8个,无公害农产品有效论证企业38家。示范专业合作社409家,家庭农场705家。全县现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产品数分别为45个、25个和3个。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9.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农用拖拉机6743台,下降0.4%,联合收获机755台,增长3.1%。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2141吨,下降5.2%。农村用电量12549万千瓦时,增长0.5%。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8年,全县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144户,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7.9%;实现工业销售产值增长1.4%;实现工业产销率98.9%,增长1.1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涉及到的24个行业大类中有8个同比实现增长,8个行业累计增速超过全县平均水平,有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4个行业增加值突破亿元。

2018年全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计量单位)

绝对数

增幅(%)

电动机(千瓦)

11976839

13.1

钢材(吨)

350027

97.2

粗钢(吨)

347099

128.2

商品混凝土(立方米)

214207

-32.7

水泥(吨)

106056

62.3

组合音响(台)

96165

-93.4

泵(台)

84623

-7.4

光电子器件(万只)

44301

92.8

水泥混凝土电杆(根)

33660

-27.9

铸铁件(吨)

32872.47

-25.2

机制纸及纸板(吨)

16311

13.1

化学试剂(吨)

15454

25

饲料(吨)

13704

-14.8

焙烤松脆食品(吨)

8651

24.2

大米(吨)

8110

-36.4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数为178.4%,下降60.9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2.8%,下降4.1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99.8%,下降12.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8.2%,增长0.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8次,下降1.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4.8%,下降1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8.9%,增长0.6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3亿元,增长1.9%;实现利税7.8亿元,增长8.9%;实现利润总额3.5亿元,下降16.0%。

年末全县有资质的建筑企业19家,全年建筑企业总产值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完成建筑业增加值9.8亿元。建筑业企业完成房屋竣工面积37.8万平方米,下降13.1%,其中新开工面积34.5万平方米,增长26.1%。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增长31.1%,占全社会总投资0.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增长32%,占全社会总投资的35.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下降10%。

2018年全县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行业

同比增幅

农林牧渔业

31.1

采矿业

78.7

制造业

34.0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2.9

批发和零售业

640.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98.7

住宿和餐饮业

32.5

房地产业

-22.6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5.1

教育

94.3

卫生和社会工作

75.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67.9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84.5

全年商品房屋销售面积房地产销售面积41.8万平方米,增长4.3%。

五、国内贸易

2018年,泾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5亿元,增长8.5%。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8.3亿元,增长9.5%。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全县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9.3亿元,增长8.9%,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3.2亿元,增长7.7%。城镇市场总量比乡村高16.1亿元,增幅快于乡村1.2个百分点。按消费业态分:全县商品零售完成34.2亿元,增长7.2%,餐饮收入完成8.3亿元,累计增长14.1%。商品零售总量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5%,占比高于餐饮收入61个百分点,增幅低于餐饮收入6.9个百分点。

新培育电子商务经营主体200个,电商网络销售额达6.8亿元。丁家桥电商集聚区被认定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淘宝村”数量居全省第一。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982万美元,增长18.7%。其中:出口4966万美元,增长21.7%;进口15万美元,下降86.6%。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059万美元,增长16.9%。

全年接待旅游入境者2.5万人次,增长17.4%;接待国内旅游者470.7万人次,增长18.4%,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5.7亿元,增长19.9%。《泾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扎实开展桃花潭·查济、云岭红色旅游景区创建。桃花潭景区完成“一票制”整合,皖南川藏线综合服务中心苏红驿站开工建设,建成昌桥等7处旅游景观标识,成功举办油菜花马拉松赛、自行车邀请赛、桃花潭龙舟赛等品牌赛事。皖南川藏线泾县段入选“全国十佳精品体育旅游线路”。新四军纪念馆获评省研学旅游基地。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1亿元,增长4.4%。

全县公路总里程1890.4公里,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57.3公里,省道69.8公里、县道260.6公里、乡道294.6公里、村道1191.6公里,专用道路16.5公里。桃花潭中路升级改造项目主路面完工,成功打通贺村路、李村路等一批城区断头路。在全省率先推行“路长制”。综合客运枢纽站“春运”试运营。芜黄高速泾县段、宁泾公路泾县段、榔茂路一期正式开工。

2018年,全县邮政业务收入达4191.7万元,增长15.1%;其中代理金融3039.3万元,完成率90%;包裹快递完成率650.8万元,增长率70.4%;函件收入69.5万元;报刊收入119.8万元;集邮收入99.6万元;电商分销收入37.9万元。全年劳动生产率实现30.4万元/人。

截止年末,全县固定电话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0.7万户,宽带用户8.3万户。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1.6亿元,增长7.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6亿元,增长12.2%。全年税收收入共完成15.4亿元。

全年财政支出(一般预算支出)29.7亿元,增长5.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亿元;教育支出5.8亿元;科技支出0.7亿元;农林水支出1.5亿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5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2亿元。

2018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86.9亿元,增长15.8%,余额比年初增加25.5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94.2亿元,增长9.3%,余额比年初增加8亿元。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38.8元,比上年增长8.7%。人均消费性支出20224.4元,增长19.3%,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20.9%,衣着支出增长41.9%,居住支出下降15.7%。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1.0平方米。    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22.9元,增长9.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705.1元,增长10.1%。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10.1%,衣着支出增长15.6%,居住支出增长19.9%。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6.6平方米。

2018年,泾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0.1万人,其中16-60周岁完成2018年度缴费12.2万人,领取养老金待遇6.5万人(其中当年新增领取人员3077人)。

全县2018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为13730.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付基础养老金补贴收入6933万元,省级财政配套缴费补贴238万元、基础养老金补贴650万元,市级财政配套丧葬补助金补贴收入14.9万元,县级财政配套缴费补贴658.7万元、代缴保费132.2万元、基础养老金补贴1458.2万元、丧葬补助金204.8万元,个人缴费收入3092.2万元,保险关系跨县转入收入2.6万元,利息收入344.2万元,其他收入1.9万元。

全县2018年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支出合计9544.9万元,其中养老金支出9311.3万元,丧葬补助金支出213.7万元,参保关系跨县转移支出19.9万元。

截止2018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33790.3万元。

2018年末全县社会福利收养单位床位2155张,收养各类人员1247人,全县敬老院19所。年末有2101位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2414位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十、教育、科技、文化、卫生

全县共有各类学校97所,其中:幼儿园52所、小学20所、初中20所、高中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基础教育拥有在校学生数31564人,其中:学前教育幼儿7021人;义务教育学生21296人(小学在校生14275人,初中在校生7021人);高中在校学生3191人。共有幼儿园教职工662人,其中专任教师356人;小学教职工770人,其中专任教师739人;中学教职工1361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人。

2018年申请专利730件,同比增长7.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20件,同比增幅41.9%;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27件,同比增幅-18.6%;外观设计专利申请83件,同比增幅-21.7%。2018年授权专利272件,同比增幅3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6件,同比增幅48.4%;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65件,同比增幅33%;外观设计专利授权61件,同比增幅35.6%。

截至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93个。其中:医院5个,基层医疗机构18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个。全县实有床位数1272张。全县卫生人员数224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865人,执业(助理)医师723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27215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2%。

十一、环境和安全生产

2018年,开展县开发区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对8户不符合产业功能定位、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进行关停拆除或转型升级,实施生态复绿21.3万平方米。“河长制、林长制”改革不断深化,“禁渔区、禁渔期”取得实效。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开展方解石加工企业环境专项治理,排查清理青弋江、徽水河沿岸固废点位34处,整治散乱污企业68家,完成22座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0%,出境断面地表水水质保持Ⅱ类以上,全年PM2.5平均浓度32.4微克/立方米。

2018年,全县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8起,死亡6人,火灾事故43起,火灾事故损失额34.5万元。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 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