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泾县政府网站!

  • 繁体版
  • 无障碍
  • 长辈版
索引号: 11341729003258461A/202307-00053 组配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活动
发布机构: 泾县昌桥乡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名称: 红色光芒照耀非遗手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安徽理工大学师生来昌桥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7-13

红色光芒照耀非遗手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安徽理工大学师生来昌桥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3-07-13 10:23 来源:泾县昌桥乡 浏览:0
【字体大小:

1.活动时间:2023年7月13日
      2.组织单位:昌桥乡团委
      3.活动地址:昌桥乡孤峰村
      4.联系电话:0563-5300301

5.临时停止活动信:无


泾县油布伞制作约起于宋元,兴于明清。“孤坑名伞最宜春,风雨连旬不恼人。怪底年来晴日久,莫教生意逐流尘。”是清朝泾县进士王德钦于乾隆二年专为孤峰油布伞作的诗。“清朝时我们孤峰村从事制伞的有上千号人。”郑国民说。上世纪40年代,泾县约有五六十家雨伞店,行销青弋江沿岸商埠集镇。随着现代雨伞的普及,油布伞日渐退出市场,如今在泾县,仅存昌桥乡孤峰村国民油布伞厂一家,郑家人还在坚守。郑国民是第六代,今年53岁,制伞近40年。

  孤峰油布伞盛名不衰,必有其因。孤峰村位于泾县城北15公里的山坳里,周边山坡盛产毛竹,是做伞骨的好料。手工制伞,大工序12道,小工序88道,百道工序,道道不含糊。做一把油布伞,约需一周时间。首先,工匠要选用3年至5年的老毛竹做伞骨,伞骨越多,越要精细。工匠手里的刀随心,伞骨的长宽高和弧度,芦盘的直径和间距,都加工得分毫不差。只有这样,伞骨才能严丝合缝地嵌入芦盘,雨伞才能收放自如。

  劈竹条、磨伞骨、刻芦盘、穿彩线,郑国民谙熟每一道工序。

  油布伞,上油是关键步骤。天然桐油要熬两个小时,老伞匠懂得火候,嫩了老了都没法用,小火慢煨,熬到可以拉出白丝(约260℃)才行。然后均匀地刷在绷好的棉布伞面上,刷满浸透,绝无遗漏,这样的伞面防霉防水,经久耐用。

  晴空如碧,群山涌翠,点点伞花装点着宁静的小山村。此情此景已成为当地闪亮的人文名片,吸引各地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如今,郑国民做的油布伞渐失雨具功能,成为道具或礼品,每年有数万把销量。虽然油布伞制作技艺已入列省级非遗,但郑国民隐忧在胸,现在鲜有年轻人愿意继承这门手艺。孤峰油布伞有点孤独,或许多年后,人们只能在那些拍客的照片里看到它的容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