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统计公报
索引号: 003257952/201410-00034 组配分类: 统计公报
发布机构: 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名称: 2003年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文号:
发布日期: 2014-10-20 00:00
2003年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4-10-20 00:00 来源:泾县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2003年,我县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推进各项改革,狠抓各项关键措施的落实,有效地克服了“非典”带来的负面影响。农村经济取得新进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以下简称重点工业)生产高开高走,大幅增长,经济效益逐步提高;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消费品市场稳定发展,外贸出口增长快速;财政金融形势稳定,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综 合
国民经济增长明显。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2236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增幅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48022万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85458万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88883元,增长8%,三次产业比重为21.6:38.4:4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197元,比上年增加581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0633元/人,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4%。
年末全县就业人员20.91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1.25万人,减少0.13万人;第二产业3.32万人,增加0.2万人;第三产业6.34万人,增加0.15万人。年末全县在岗职工1.69万人,比上年减少0.17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5.04万人,增加0.4万人。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1.84%。
农 业
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产量有所下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农产品价格上升,收入增长。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47799公顷,比上年下降1.8%;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27916公顷,比上年下降3.8%;粮食产量13.4万吨,比上年下降7.5%;油料、棉花、茶叶种植面积分别达7724公顷、699公顷、2838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0.3%、4.2%、0.9%;油料、棉花、茶叶产量分别为0.96万吨、895吨、931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3%、5.8%、6 %;药材、蔬菜瓜果类种植面积分别达387公顷、5783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11.2%、2.4%
林业发展较快。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2002公顷,比上年增长50.2%,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2000公顷次,比上年增长50%,成林抚育面积3667公顷,比上年增长25.2%,封山育林面积7436公顷;全年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667公顷。
畜牧业生产仍为我县农村经济增长的支撑点。生猪出栏15.34万头,比上年增长1.1%,家禽出栏456.6万羽,比上年增长44.6%,蚕茧产量2513吨,比上年增长2.7%,肉类总产1.89万吨,比上年增长11.8%。
水产养殖稳步发展。全县水面放养面积达2.28万亩,与上年持平;水产品总产达2990吨,比上年增产1.4%。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292万元(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4.77%。其中:农业产值16921万元,增长1.2%,林业产值10570万元,增长10.3%,牧业产值17058万元,增长4.3%,渔业产值1640万元,增长14.4%。
工 业
2003年,重点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9829.9万元,比上年增长14.6%,增幅为近6年来最高水平;实现增加值28753万元,按90年可比价计算增长13.2%;完成销售产值82975.4万元,比上年增长17.5%;产销率为98.0%。综合经济效益指数89.1,比上年上升11.5个百分点,也为近6年最高水平。
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6737.4万元,比上年增长22.5%;轻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3092.5万元,比上年增长3.2%,重工业增长速度快于轻工业增长速度19.3个百分点。
重点工业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7377.7万元,比上年增长50.7%,高出全县平均增幅36.1个百分点。私营工业企业活力增强,实现工业产值44179.7万元,比上年增长34.4%,其产值占全县重点工业产值的49.2%,增幅比全县平均水平高21.2个百分点。中央工业完成总产值2913.3万元,比上年增长1.8%;县属工业完成总产值67315.9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农村工业完成总产值19600.7万元,比上年增长31.6%。
我县重点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0390.5万元,比上年增长35.4%,比产值增幅高出20.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我县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县的整体要求,强力推进企业改制,努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完善投资环境,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83亿元,创历史之最,比上年增长39.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0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7%;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0613万元,比上年增长61.3%;其他投资完成5370万元,比上年增长90.4%;房地产投资完成10903万元,比上年增长96%;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2167万元,比上年下降15%;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11158万元,比上年下降21.5%;农村个体固定资产投资7269万元,比上年下降9.8%。
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2003年,我县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846万元,比上年增长6.8%,增幅比上年同期高出0.8个百分点。 其中,县城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287万元,比上年增长8%,增幅高于全县零售额增幅1.2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59万元,比上年增长5.1%,比全县零售额增幅低1.7个百分点。
2003年,全县出口总额实际完成1776万美元(海关返馈数),比上年增加5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1.4%。
全年旅游总收入1342万元,接待游客19.5万人次。
2003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152万美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0.7%。
财政、金融
2003年,全部财政收入(不含基金)完成11566万元,比上年增长7.2%(同口径比,下同),完成年度任务104%;其中:上划中央收入4610.5万元,比上年增长5.0%,完成年度任务100.2%;地方财政收入6955.6万元,增长8.7%,完成年度任务106.7%。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国税完成1226.5万元,增长7%,完成年度任务100.1%,地税完成3088.8万元,增长6.9%,完成年度任务104.6%。一般预算支出20163.4万元,增长16.5%。其中:用于社会保障支出1170万元,增长48.1%,基本建设支出701万元,增长317.1%,林业支出223万元,增长36.7%。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180325万元,比年初增加29410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44172万元,比年初增加22081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16382万元,比年初增加8403万元。
交通、邮电、教育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发展继续加快。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货运输周转量1102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2%。邮电部门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093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电信业总量2820万元,邮政业务总量751万元。年末固定电话户数7.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达3.3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30.5%和57.1%。
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3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216所,其中:普通中学34所,完全小学116所,小学教学点32个,幼儿园34所。在校学生51171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4869人,职高学生3006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8307人,小学在校生20230人。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学生保留率、直升率及毕业普及率均为100%;高考升学万人本科达线率11.3%。
文化事业发展健康有序。2003年末,全县有广播电视台1座,调频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另有广播电视卫星收转台47座。有线电视用户达1.5万户,广播覆盖率为91.9%,无线电视覆盖率为93.9%。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3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96个(含门诊部(所)、村卫生所室等),全县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551张。全县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60人,执业医师232人,注册护士205人。其中医院、卫生院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90人,执业医师197人,注册护士194人。全县所有的村均设置了医疗室。全县公共卫生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和控制能力大大增强。2003年全县传染病发病率为154.2/10万,比上年下降0.7%,比2001年下降2.2%;婴儿死亡率为14.2‰,比上年降低15.5个千分点,比2001年降低17千分点;孕产妇死亡率为78.86/10万。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人口、人民生活
2003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7.42‰,比上年上升0.13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61‰,比上年下降0.2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0.81‰,比上年上升0.33个千分点。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58209人。
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民收入增长稳定。农民人均纯收入2225元,比上年增长3.5%,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0098元,比上年增长16.7%。居民住宅条件继续改善。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1443人,其中:4794名离退休人员获得了基本养老保险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4931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县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含光荣院)床位425张,收养人员280人,年在院总人天数100875人天。全县社会救济总人数1.68万人次;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0.37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0.39万人。
注:1、公报中部分数字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