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策文件> 其他文件
索引号: 003257952/201909-00544 组配分类: 其他文件
发布机构: 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名称: 关于印发泾县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9-2022年)的通知 文号: 泾政办〔2019〕19号
发文日期: 2019-08-30 发布日期: 2019-08-30
有效性: 有效
关于印发泾县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9-2022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9-08-30 00:00 来源:县政府办 浏览次数: 字体:[ ]

县直有关单位,各中小学校:

《泾县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9-2022年)》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9年8月20日

 

泾县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

2019-2022年)

 

依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皖政办〔2019〕8号)文件精神,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19年智慧学校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皖教秘〔2019〕182号)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9年智慧学校建设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皖教秘〔2019〕217号)工作部署,结合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建设基础

(一)发展现状

我县现有中小学校50所(不含幼儿园),在校学生2.8万人,教师2200余人,其中乡村中小学校39所。近年来,我县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广大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措施,“市教育平台应用试点县”电子备课系统应用取得较好的成效,每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考核均位于全市前列,为智慧学校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1.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截止2018年底,全县中小学校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班级多媒体覆盖率均达100%;师机比、生机比分别达0.83:1和6.83:1;建成泾县教育专网,校园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智慧课堂开展试点应用,信息化基础环境全面改善。在线课堂实现常态化教学应用。

2.智慧教育云平台稳步推进。泾县智慧教育云平台连通省、市教育平台,实现全县师生一站式登录,方便师生开展信息化应用,为学校管理、教师教研、智慧教学、资源共享等提供管理与服务。

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升。每年举办智慧教育云平台、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软件系统应用等多项专题培训,积极开展教师信息化应用竞赛、智慧课堂教学优质课评选、班班通教学应用新星评选、小学生汉字录入竞赛等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创新机制完善措施。全省首家在各校设立“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建立健全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并在每年暑期开展培训,提升管理和应用水平;研发基于微信服务的“泾县中小学信息化设备运维服务系统”,健全全县各校信息化设备档案和二维码信息,建立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报修、维护、反馈和点评运维服务;开展年度全县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检查评估,表彰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并纳入对学校“双考核”内容,有效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

5.智慧学校试点运行。2019年建成泾县稼祥中学、城关二小和城关三小3所省级智慧学校实验校,并达到省级优秀标准。全县7所学校建设了智慧课堂,配备学生终端684只、教师终端66只,在12个班级试点应用,并于2018年5月成功举办泾县首届“讯飞杯”智慧课堂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全县智慧学校建设有了一定基础。

(二)存在问题

1.信息化领导力有待提升。全县各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部分学校对教育信息化的作用认识不足,工作主动性不够,推进力度不大;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等、靠、要”思想存在,内部动力不足;管理机制、激励措施、工作规划尚不健全。

2.信息技术队伍有待培养。我县各校信息技术教师专职少、兼职多,专业少、非专业多且不稳定,普遍存在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维护维修技术不足,急需加强技能培训,培养技术型教师。

3.基础设备设施有待更新。学校部分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使用已超过5年,面临更新换代;随着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教育信息化环境急需更新;教学软件应用系统也面临升级,这些均影响持续发展和常态化应用。

4.教学应用质效有待提高。我县教师老龄化严重,信息技术素养不高,创新能力不足,教学应用方式单一,缺乏融合先进教育理念和先进技术手段的主动性;部分学校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教育数据的采集不够全面、细致,分析不够精准、严密,应用面不广。

5.经费保障机制有待完善。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政府投入的保障经费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政府政策支持、企业投资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建设模式尚未形成,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不够。

二、建设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推进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教育,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中小学校教育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牢固树立全省“一盘棋”发展思路,以省级规划、标准为指导,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全县统一规划、统一推进。

总结我县首批省级智慧学校实验校建设经验,在规范完善的基础上分步骤推广。优先推进教学点和乡村中小学,着力补齐短板;优先推进课堂教学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坚持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提升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应用水平,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教学创新能力,推动教育观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建设目标

2019年,建成5所乡村中小学、4所城镇中小学智慧学校,完成率分别为27.8%和16.7%。

到2020年,建成4所乡村中小学、7所城镇中小学智慧学校,完成率分别为50%和45.8%。

到2021年,完成50%的教学点智慧课堂建设任务,建成5所乡村中小学、7所城镇中小学智慧学校,完成率分别为77.8%和75%。

到2022年,实现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乡村中小学全部达到智慧学校建设要求,城镇中小学基本建成智慧学校。

(四)建设标准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征求全省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意见的通知》(皖教秘〔2019〕16号)文件要求,小学每所学校3-6年级每年级配置一套智慧教学系统;初中每所学校每年级配置一套智慧教学系统;高中每所学校每年级配置一套智慧教学系统;每所高中配置一套走班排课系统(具有智能设别功能)。

(五)建设内容

以推进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文化为主要内容,以人才队伍和基础环境建设为支撑,构建“5项基本功能+2项支撑条件”的智慧学校结构,推动信息技术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方位应用,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智慧学校生态体系。

1.完善基础设施,夯实支撑环境。全面提升智慧学校基础设施环境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接入宽带,优化改造学校内部网络结构,实现无线网络在教学、办公及主要公共活动场所的全覆盖,确保网络访问高速畅通。建设智慧教室,建立电子身份统一认证系统,满足教学教研、学习活动、生活服务等需求。普及应用移动学习终端和创新实验室、学科教室等新型教学场所,创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校园环境。

2.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智慧教学。以因材施教为目标,依托“三通两平台”,以学习者为中心打造智慧、高效的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变革。依托智能化教学平台,实现云端优质资源智能推送,助力精准备课和有效导学。推进以城带乡,利用智慧教学系统实施县域同上优质网上示范课行动计划,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以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学习诊断与评价为载体,促进数据支撑的针对性教和个性化学,实现多元化交流互动、即时化评价反馈。建设线上作业测评系统,实现对学生作业和测试的自动批改与分析。利用师生教与学行为的伴随式数据采集与大数据分析工具,完成科学的学习诊断和教学评价,实施个性化的学习辅导,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创设融合备课教研、数据采集分析、设施设备应用和管理机制为一体的教研环境,利用备课教研系统,实现网络集体备课、评课与议课。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泛在化教研模式,即时提出、诊断并解决教学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变革学习方式,促进智慧学习。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充分利用现有空间、资源、平台、智能终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

利用自主学习系统,为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提供开放式平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和网络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建立智能化学习分析系统,全面感知、全程记录学习过程,形成学生学习动态评测数据,精准评估学习绩效。建立学生档案,支持学生成长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记录和存储。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视化。

4.提高治理能力,强化智慧管理。依托省教育管理平台,推进中小学校校务、教务、师生发展的高效化、精细化、智能化等智慧管理。

打造智慧管理新方式,为学校排班选课、师生评价、成绩分析等提供数据分析,实现教务管理智能化。为学校办公自动化、人事管理、财务及固定资产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撑,实现校务管理智能化。实现中心校与教学点的一体化管理,优化乡村学校及教学点的教学教研、学习、评价、管理和服务等过程。

建立教师评价新模式,记录教师师德师风、专业发展情况和日常教学行为,建立教师电子档案,为教师职称评审、绩效考核、评优评先及制定教师培养策略提供支撑依据。

5.增强智能服务,创设智慧生活。利用智能化设备构建互联互通的智慧生活环境,搭建安全、健康、便捷的学校生活服务新体系。

完善智能校园安防机制,利用视频监控、智能传感器等设备系统实现对学校重点区域的安全监测与管理全覆盖。提供家校互通服务,帮助家长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及在校表现,加强家长与教师、学校管理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家校共育。

6.立足德育根本,打造智慧文化。完善学校文化环境建设,整合学校校园网络、微信微博、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等载体,开展智慧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想品德、文化艺术、体育卫生等优质资源,提高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教育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逻辑思维、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培育健康、向上、创新、发展的学校主流价值观。

利用智能感知终端记录学生校园行为,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日常行为管理,强化美德行为,促进数据支撑下的不良行为的自我矫正。发挥心理教室和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疏导教育和针对性辅导,关注特殊群体,提供实时服务支持。实现网络实名认证和多平台互联互通,强化学生线上行为记录管理,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建设课后服务管理系统,积极拓展中小学课后服务内容和方式方法。

7.强化专业培养,落实人才保障。提升信息化领导力,学校设立由校领导或专职人员担任的首席信息官(CIO),开展系列培训,使其具有信息化规划组织、管理和评价能力,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校各项管理,有效推进教育决策和绩效评价。

强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信息化队伍培训规模和力度,通过集中培训、分组自学、任务驱动、项目实施等多种方式,针对中小学教师、技术管理人员分别开展智慧学校应用培训和技术管理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教育信息化专业队伍的支撑服务能力。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和参加智慧学校建设应用水平竞赛和课题研究活动等。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智慧学校建设协调小组,负责政策制定、规划管理、组织协调、资金统筹和组织实施,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受教育对象确定智慧学校建设方法和步骤,分级负责、分类实施,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

2.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智慧学校网络和信息安全领导体系,制定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制度。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制定网络安全技术防护方案,建立多层次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防护,提高风险隐患的监测预警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实现安全管理科学化、智能化。进一步提升教育系统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建立网上行为自律机制,规范师生上网行为,构建安全网络、绿色网络、诚信网络。

3.加强绩效评估。县教体局会同有关部门依据本规划制定年度推进计划,年度结束后开展绩效评估,及时改进优化建设方案。将智慧学校建设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和领导班子考评的指标体系,促进智慧学校建设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附件:1.泾县智慧学校建设协调小组成员;

2.泾县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规划明细表;

3.泾县城镇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规划明细表。

附件1

 

泾县智慧学校建设协调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政府副县长  杨培靖

副组长:县教体局   刘朝阳

成  员:县政府办   许  雯

      县发改委   汪新年

      县人社局   沈峥嵘

      县财政局   丁  珉

泾县智慧学校建设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体育局,负责智慧学校建设实施具体工作。人员组成如下:

办公室主任:县教体局  曹国庭

办公室副主任黄  平

成     员:李  翔、丁传云、丁和平、王  群、汪社会、

          张忠云、郑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