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泾县农业农村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农业农村局>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29MB15605798/202001-00026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泾县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三乡工程”年度总结:实施“三乡工程”推进乡村五个振兴 文号:
发布日期: 2020-01-07 09:58
“三乡工程”年度总结:实施“三乡工程”推进乡村五个振兴
发布时间:2020-01-07 09:58 来源:泾县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今年来,我县紧紧围绕“二十字”方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建设生态美丽宜居村庄为着力点,立足县情实际,在较短时间内盘活农村沉睡资源,着力架起城乡之间要素流动、信息交融、产品供给的桥梁,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不断激发农村活力、聚集农村人气,突出以“三乡工程”为重点,将脱贫攻坚、农村“三变”改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相贯穿,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带动农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基层组织振兴,取得了乡村振兴显著成效。

一、实施情况

1、拓面提质,向纵深推进。今年以来,我县引进了48个“三乡”项目,投资规模达到24亿元左右,新增示范点36个,涉及精品民宿、休闲农庄、文化旅游等多种模式。利用空闲农田和荒弃鱼塘发展生态种养殖项目,利用民房依托红旅文化发展精品民宿项目,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及周边荒地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能人回乡,撑起乡村振兴“主角”。位于云岭镇星火旅游公司,今年入选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人员名单的王静华,租用闲置农房50栋,流转土地500亩,一期投入5000万元,依托红旅文化的影响,建立民俗博物馆“1号兵站”、“光明水库码头”等旅游配套设施,利用实景演出吸引游客。其中9月23日开展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由中央电视台、人民网、安徽电视台3个频道进行现场直播,吸引1.4万群众现场观看,近千万观众通过电视、网络进行在线观看。市民下乡,当起乡村振兴“领头雁”。由浙商投资创办的马头祥养生观光园前期投资1.5个亿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十佳农庄”。它的建成优化了当地人居环境,打开了马头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提升了我县乡村旅游的人气,真正实现了乡村宜居、宜业的功能。企业兴乡,铺起乡村振兴“致富路”。位于琴溪镇的月亮湾牛肝马肺水上乐园项目,依托山水资源建立安徽省规模最大的水上乐园,流转土地500多亩,前期投资1.8亿元,打造集绿色生态回归、游园嬉水、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一体的休闲娱乐景区。对带动当地农村就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该项目于2019年7月进入试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带动地方就业100余人,其中贫困户10余人,辐射周边农家乐及当地农户增收60余万元。

2、因地制宜,推动产业振兴我县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不搞一刀切、不搞一个模式,打造各具地方特色的“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目前共创建省级以上各类农业示范区13家、国家级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10个,建立休闲农业“一村一品”专业村12个。一方面,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充分发挥我县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优势,放大红星宣纸、泾县兰香、榔桥木梳、云岭锅巴等特色品牌效应,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把产品做优、把规模做大、把品牌做响。目前全县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1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41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40%。比如能人回乡企业中徽茶叶公司成功研发乌龙茶,将茶叶生产周期从15天延长到180天,每年共为茶农增收2000多万元。一方面,着力推进产业深度融合。依托我县乡村生态优美、风景秀丽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养生养老等新业态,让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民房变客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让好山好水转化为农民的聚宝盆。建成1个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园98个、民宿322家。另一方面,着力推进脱贫攻坚。全县34个贫困村均建立特色种养业扶贫园区,覆盖贫困户4318户。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县切实把实施“三乡工程”与健全稳定脱贫机制紧密结合,坚持“三优先”,即优先盘活利用贫困户耕地、林地等资源,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优先收购贫困户农产品,切实解决贫困户销售问题;优先安排贫困户就近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现已带动贫困户6469户,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开展各类电商技能培训22场次、培训贫困户331人,带动371名贫困户参与电商产业,人均增收6000元。获评全省农村电商巩固提升工作示范县、国家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3、招才引智,推动人才振兴通过实“三乡工程”,今年来,对有一定经济实力的529名(其中有43名已回乡投资)在外人士进行登记造册、建档立案,对3172间闲置农房建立数据库。积极鼓励引导城镇居民、泾县在外人士、企业家等愿意下乡人员到农村,培育成为农业企业、农民经纪人、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各类培训30期、6380余人次,编制产业招商项目126个,举办招聘会55场,提供岗位5200余个,达成转移就业意向1800余人。全县共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00余个,其中规上企业32家,农业龙头企业4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38家、家庭农场899个。全年土地流转率超过47%以上,累计18.1万亩。新认定县级龙头企业28家,县级示范联合体10家。新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6个,空闲农房签订1000余套。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园8个、农家乐25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51.1万人次,综合营业收入3.62亿元。利用“劝耕贷”对98家农业经营主体担保贷款4690万元;累计为91家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发放各类农业扶持资金共计975万元。开展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培训500名,对培训合格并经认定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认定率达到60%以上。同时,利用我县良好的创业环境,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示范县,全市唯一。

4、文旅引领,推动文化振兴。实施三乡工程,一批退休干部、艺术家、教授等下乡租用农房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开辟了文化创意空间,既提高了自身的生活品质,又带给了农民经济上的收益,更重要的是通过潜移默化,带动了农民观念的转变和农民素质的提高,提升了农村社会综合治理水平。以文化旅游古村落为主题的查济村、桃花潭村、龙潭村等一批特色各异的精品美丽乡村,吸引了逾百名从事音乐、书画等文艺大家和成功企业家入住,名人名家的落户,对促进当地居民素质的提高、建设美丽乡村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如中国青少年书画协会副主席、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合肥市人文书院创办人、巴山书苑创办人康大军到桃花潭镇查济村租赁农房书院,举办国学讲堂,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既为下乡市民、回乡能人提供了休闲体验,又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养。

5、环境整治,推动生态振兴。实施“三乡工程”,强化规范引领,服务和鼓励农村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了村庄环境的面貌,展现了乡村的新风貌。县财政今年投入9000多万专项资金,积极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 基本完成完成今年3500户改厕任务,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串点连线、以线带面,加快形成美丽泾县地图。综合改造水、电、路、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公共服务的水平,改善停车场、卫生厕所等配套设施,这些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成为市民下乡、能人回乡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民许贵兵等3人,投资5000余万元,有效盘活利用闲置10余年资产,建成了蔡村月亮湾度假村。丁家桥镇吸引张必清等在外能人,回乡投资3000余万元打造“梦幻后山”乡村旅游景点。形成了集文化、旅游、美食、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民俗风景区。推进美丽乡村由建设型向经营型转变,既优化了农村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强了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助推了美丽乡村的持续发展,切实的把生态做成了产业、把产业做成了生态、真真让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富起来。

6、党建引领,推动基层组织振兴。聚焦扫黑除恶专项斗争,13名县级领导班子带队赴联系乡镇走遍所辖行政村,重点围绕5种类型,倒排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严格落实“四个一”措施,“一村一策”开展整顿提升;组织县资格联审16个单位,集中对全县779名村“两委”干部开展联审回头看工作,逐个过筛子,坚决将不符合人选挡在门外,清退受过刑事处罚的村干部4名,摸排缺额人选15名。注重建强基本队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村(社区)后备干部209名,全面推行村级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创新建立健全779名村“两委”干部人事档案,每年选拔一定人数表现突出的“三乡工程”人才优先推荐入党或提名为村“两委”班子候选人。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提升行动,制定到镇到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统一设置7种发展路径,安排专项资金890万元,重点扶持中央、省、市培强强扶优村17个,全年预计新增级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培强村5个,消灭空壳村、薄弱村38个。今年,我县推荐黄村镇和宋村村等6个村申报宣城市第一批乡村振兴“十镇百村”创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