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泾县农业农村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农业农村局>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29MB15605798/202003-00043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泾县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关于印发《2020年泾县种植业技术推广工作要点》的通知 文号: 泾农[2020]49号
发布日期: 2020-03-16 11:03
关于印发《2020年泾县种植业技术推广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03-16 11:03 来源:泾县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各乡镇农技站,局属各二级机构:

为完成2020年种植业农技推广工作的目标任务,现将《2020年泾县种植业技术推广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0年3月13日

 

抄送: 市农业农村局  市种植业局  



2020年泾县种植业工作要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扎实做好种植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泾县种植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县农业农村局工作要点,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种植业技术推广工作,坚决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全力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种植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一、稳定提升粮食产能

1.发挥“两区”的功能作用。2019年我县已全面完成“两区”划定的省、市、县各级验收。自2020年开始将充分发挥“两区”的功能作用,确保优势区域的优质耕地用于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推动优质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向“两区”倾斜。

2.大力稳定粮食生产。认真贯彻落实粮食生产各项扶持政策,保护和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力争粮食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达到12.5万吨以上,主要粮食作物主推技术到位率不低于95%。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粮食安全市长责任制考核,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

3.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优化农作物种植布局,提高优良品种覆盖率,发展优质专用水稻生产;以绿色高质高效为重点,强化关键技术集成,发展“水稻+养殖”等综合种养模式、推广“粮食+经济作物”等高效栽培模式;继续探索再生稻种植模式,扩大试点区域。大力发展优质专用水稻生产。

二、扶持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1.发展特色蔬菜、水果。稳定蔬菜种植面积5万亩次。稳定保障性蔬菜基地种植面积0.4万亩,发展水生蔬菜、森林蔬菜(含食用笋)、野生蔬菜、食用菌等特色蔬菜1万亩,加工蔬菜0.3万亩;积极落实“关于印发加快推进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泾政办[2016]38号)文件精神,新建设施蔬菜大棚面积0.05万亩;开展蔬菜新品种及配套技术展示试验,重点筛选适宜我县的蔬菜新品种;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落实菜篮子工作主体责任。

开展低效果园改造,提高果园经济效益,积极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行果园“三品”认证,组织生产主体参加省市举办的优质水果展评活动,提高果品质量意识。

2.实施品牌战略,做强茶产业。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9.1万亩,茶叶产量2500吨左右,其中名优茶(包括乌龙茶、红茶)1200吨以上,茶叶一产产值达到4亿元。建设一批标准化茶叶生产基地和清洁化加工基地,培育一批有较强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把茶叶优势资源发展为优势产业。实施品牌创建,打造“泾县兰香”区域公用品牌,积极开展品牌宣传推介,开展本地茶文化挖掘和地方茶树品种资源调查与无性系良种选育繁殖工作。

3.发展中药材产业,提高蚕桑综合效益依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培育中药材栽培技术骨干主体1~2个,逐步构建全县中药材生产服务体系。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等。

蚕桑生产是我县传统的产业,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省蚕桑中药材体系专家的指导下,继续开发蚕桑多元化系列产品,引进新优蚕桑品种,推广轻简化养蚕技术,加强蚕桑与旅游相结合,提高亩桑综合经济效益。

三、稳步推进种植业绿色发展

1.扎实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以绿色、创优、增效为目标,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为途径,加快特色主导产业开发。依托新型经营主体,打造特色主导产业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围绕产业发展,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种植结构调整示范,扩大再生稻种植和稻田综合种养示范。

加大良种引进力度,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加强技术示范和推广,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开展适用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围绕高产、高效、高质和生态安全,着力提升我县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抓好良种推广、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模式、标准化生产、设施栽培等技术的宣传培训和推广运用。

认真抓好示范区建设。加强示范基地建设,以点带面,搞好示范片建设,提高示范效果和推动农业技术普及率。

2. 持续巩固化肥减量增效成效。一是提升化肥减量增效水平。以化肥减量增效示范为重点,总结经验成效,纵深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提高配方肥到田率及化肥利用率。调整施肥结构。引导肥料产品优化升级,大力推广专用配方肥、缓释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水溶肥等高效新型肥料。优化氮、磷、钾配比,注重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应用,增强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的配合增效作用;改进施肥方式。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因地制宜推广化肥机械深施、机械追肥等施肥技术。重点示范水稻侧深施肥,油菜一次性施用缓释肥及蔬菜、果树等作物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扩大试验示范。落实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试验、肥效校正试验以及中微量元素、新肥料等试验,扩大新肥料、新技术示范推广,总结提炼主要农作物配方肥+有机肥、配方肥+水肥一体化、绿肥+配方肥、配方肥+秸秆还田、缓释配方肥一次性基肥施用等技术模式。

二是推进有机肥推广应用。以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为重点,开展示范片建设,推行有机无机结合,提升耕地质量、改善作物品质;集成推广“有机肥+配方肥”、 “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机械深施”等技术模式,全县推广有机肥施用面积3万亩次;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结合省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补贴试点项目,利用好相关补贴政策,扩大宣传,调动和提高种植户施用商品有机肥的积极性,加大商品有机肥的推广应用;稳步增加有机肥应用面积、绿肥种植面积,实现用地养地结合,2020年推广绿肥种植面积达1万亩以上。

三是突出重点区域。以青弋江两岸和扬子鳄自然保护区为重点区域,聚焦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优化施肥结构,限制、控制化肥使用量,使我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力争2020年年底重点区域内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100%,化肥使用量实现负增长。

3.持续推进农药减量控害。抓好绿色防控示范引领作用,实施“绿色防治替代化学防治”行动,做好国家级、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工作,整县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推进果菜茶全程绿色防控试点工作,做好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一批绿色防控示范区和绿色防控推广区。2020年,确保农作物重大病虫不大面积暴发成灾、重大植物疫情不恶性扩散蔓延,病虫预报准确率短期达到95%、中长期达到85%。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达标区域防治处置率达到90%,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3%,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农药使用量与基期(2012-2014年均值)相比减少1%以上。全县拟建立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等示范区8个,其中水稻3个、茶叶2个、草地贪夜蛾1个、水果1个、中药材1个。

4. 深入推进耕地质量建设与节水农业。强化土壤墒情和耕地质量监测。进一步优化土壤墒情和耕地质量监测网点布局,全县设置不少于33个耕地质量定位监测点和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点,逐步完善监测网络。落实定点调查、田间试验、分析化验、数据分析等基础性工作,发布县级土壤墒情报告和年度耕地质量监测报告。争取制作县土壤墒情监测图,筹建全县土壤墒情定期会商,完善土壤墒情预警系统,为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实施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按照《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安徽县第三次全国土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实施方案》等要求,配合县自然资源局规范调查与评价工作。细化任务落实,对耕地立地条件、设施保障条件、土壤理化性状、生物群系、环境状况和耕地障碍因素进行全面调查,按期完成本区域耕地质量调查评价。构建面向领导、农户和社会大众的信息采集、统计分析、展示发布、强化成果应用。

5. 强化重大病虫害防控。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组织实施“防病治虫夺丰收”行动,确保重大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突出防控重点,及早制定草地贪夜蛾、小麦赤霉病、水稻、茶叶等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防控预案,细化防控措施,适时召开防治现场会,组织开展科学防控。强化技术指导,在重大病虫防控关键时期,组织相关专家和植保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做好防控指导、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强化属地责任,完善应急防控指挥调度机制,适时开展应急演练,落实病虫灾情报告和每月“两调度两通报”制度,落实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控要求,确保突发病虫不大面积成灾。  

6.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任务。配合完成省市县等主管部门开展风险检测样品取样、送样工作,完成不少于1500个蔬菜样品的常规速测。

7.加强科学防灾减灾。扎实抓好苗情、墒情、病虫情“三情”监测,按照省水稻苗情监测方案要求,开展我县6块中籼稻苗情监测任务,及时填报省水稻苗情监测系统,上报水稻苗情监测分析材料10篇。准确把握全县水稻生长动态,准确分析水稻生产形势,加强对水稻生产的科学指导,促进全县水稻生产工作;在泾县农业信息网、微信、手机短信等平台及时发布三情监测信息,提出农作物生产技术意见,科学指导生产。会同气象等相关部门,科学预判灾情动向,形成分析报告。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方案,落实关键技术,推进科学抗灾。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抗灾一线,指导农民搞好生产恢复,实现有效救灾。建立粮油、果菜等产业和植保、土肥等专业技术工作和服务交流微信群,及时发布气象预警、应急方案、预防技术措施等防灾减灾信息。加强与保险、金融等部门合作对接,探索开发满足新型经营主体不同层次保险需求的产品,扩大特色产业保险覆盖面。

四、加强科技支撑与技术服务

1.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加快技术集成创新推广,整合资金建立2-3个长期稳定的高效栽培展示区和良种示范园等,集成示范粮油、果菜茶等农作物生产全过程高质高效技术模式。

2.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开展蔬菜、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供销调研、市场对接、技术交流等活动,学习先进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经验。依托省市水稻产业体系和蚕桑中药材体系与科研院所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邀请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科院等专家教授来泾授课交流指导。围绕我县农业主导产业需要,逐步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技推广联盟。

3.培育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发展多元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代耕代种等全程社会化服务。利用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统防统治等项目重点扶持一批管理规范、装备精良、服务高效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推广全程承包防治服务模式。

4.提升技术人员服务能力。拟定专业技术人员分类培训计划,开展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全覆盖,脱产培训不少于50人次;统筹安排业务考察交流学习活动,注重考察学习实效,做到提质扩面;结合产业扶贫、结对帮扶、职业农民跟踪服务等工作,农技人员要深入试验示范基地、合作社、农场和种植大户的田间地头,开展指导服务活动。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交流活动,交流各专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技术、新动态,以及生产指导和服务过程中的方法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