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泾县乡村振兴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乡村振兴局>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2341729MB11580969/202005-00012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泾县扶贫开发局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名称: 泾县2019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文号:
发布日期: 2020-05-23 11:10
泾县2019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5-23 11:10 来源:泾县扶贫开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泾县2019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我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位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全力以赴、扎实推进,顺利完成了年度169户、455人脱贫计划,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紧紧扭住思想认识,以最高的站位抓责任落实

(一)强化高位推动。县委、县政府将打赢脱贫攻坚“翻身仗”作为“一号工程”,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提质提效年”活动,全面补齐“三精准”“三落实”“三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短板。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结合“三级书记遍访”开展脱贫攻坚专题调研37次,走访71个村(社区)、贫困户217户,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24次、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23次;分管负责同志坚持具体抓、抓具体,对142个村(社区)实施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将问题解决在一线;其他分管县领导坚持常态化暗访调度,确保分管行业部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拧紧责任链条。出台《泾县脱贫攻坚日常管理办法》,强化结果运用,实施乡镇、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脱贫攻坚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保证金”制度,强化“网格化管理”机制,逐村逐户逐人落实“一村一规划、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对驻村扶贫工作队履职情况开展全覆盖暗访、常态化调整,及时召回不胜任工作选派帮扶干部2名,调整非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长18名,对全县各级帮扶责任人进行常态化全覆盖电话抽查,确保县乡村三级主体责任压的更紧更实,真正形成“三级书记抓扶贫”良好局面。

(三)完善推进机制。及时调整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架构,将原有的1+10”组织体系调整为“1+10+1”组织体系,增设基础设施扶贫专项行动组,调整设立宣传工作指导组,明确各专项组工作职能、任务及定期调度推进机制,确保工作有序稳步开展。今年以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召开会议12次,各专项行动组召开各类工作调度会70余次。建立“月初提示、半月调度、随机暗访”工作推进机制,印发工作提示单11期、专题调度15次。

二、紧紧扭住关键环节,以最严的纪律抓问题整改

(一)狠抓中央专项巡视整改。结合我县实际共梳理57个具体问题,按照质效并举、质量优先的原则,注重过程管控、严格销号管理,深入推进巡视整改“回头看”,突出抓好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电商站点、扶贫车间、小额信贷等重点难点问题整改。出台《关于进一加强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方案》,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负面清单”中调出的资金重点投入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及产业发展项目;动态优化调整贫困村电商综合服务点8处,占全市一半,坚决杜绝“一摘了之”;对全县扶贫车间进行全面摸排,对不符合条件的进行清理,重新认定扶贫车间12个,超过全市三分之一,坚决杜绝“一关了之”;对历年全县小额信贷发放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2018年以前的存量“户贷企用”进行清收,对贫困户小额信贷资金需求开展全覆盖调查,坚决杜绝“一收了之”。截至目前,我县57个具体问题均已完成整改并销号备案。我县“聚焦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扎实有力推进巡视整改”“建立‘1+7’工作推进模式,以巡视整改工作推动稳定脱贫、政策落实、精准帮扶等方面提质提效”的经验做法获省委整改办简报刊发推广。

(二)狠抓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突出抓好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制定《泾县集中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专项行动方案》,扎实推进“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拖、低、扯”作风问题专项整治等各类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今年以来,查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14条,党纪政务处分8人、组织处理17人,其中问责2人;对2018年目标管理考核及暗访排查发现问题较多的3个县直行业部门和6个乡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进行大会检讨或集中约谈。同时,严格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开展督查检查考核专项清理,县内不再安排脱贫攻坚专项考核。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发文较去年同期下降63.9%,召开会议较去年同期下降65.9%

(三)狠抓国家、省考核暗访巡查等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专项行动,紧扣“1+1+N”突出问题,举一反三、深挖细究,全面排查脱贫攻坚各环节、全过程。对梳理的47个问题逐条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单位及整改时限。坚持立行立改、不等不拖,确保整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坚持国家、省考核暗访巡查等反馈问题整改和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一体推进、一体整改、一体解决”,对反馈中的重点问题,比如针对“贫困户住院收押金问题”,制定出台了《健康脱贫对象“先诊疗后付费”相关事项监督管理办法》,从长效机制上坚决杜绝此类问题再发生。目前,47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

(四)狠抓“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整改。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排查,对发现的问题指定相关行业部门牵头限期整改。截至目前,我县“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其中,针对基本医疗问题整改方面,8个无村医的“空白村”,5个无卫生室的村已通过分类处置方式全面整改到位,同时举一反三,对66个村卫生室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确保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坚持抓好常态化排查,组织56名专业人员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及边缘户住房安全进行全覆盖鉴定,共实施危房改造280户、房屋提升工程397户;针对近期干旱少雨天气影响,将保障贫困户饮水安全作为防汛抗旱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组织成立农村饮水安全旱情排查组赴饮水困难重点乡镇帮助想办法、找水源,发动帮扶责任人开展“我为贫困户送桶水”主题活动,落实各项抗旱措施,确保贫困户饮水安全。截至目前,全县新建取水点16处、修复引水渠道3315公里、新铺设人饮管道15000余米、打机电井48眼,有效保障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三、紧紧扭住核心路径,以最硬的举措抓政策落实

(一)突出产业就业促增收。农业产业化扶贫方面,大力实施“三叶(茶叶、烟叶、菜叶)、二纸(宣纸、书画纸)、一梳(木梳)”农业产业化工程,不断提升“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出台《泾县2019“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双向奖补办法》,全县34个贫困村均建立特色种养业扶贫园区,覆盖贫困户4318户。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县切实把实施“三乡工程”与健全稳定脱贫机制紧密结合,坚持“三优先”,即优先盘活利用贫困户耕地、林地等资源,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优先收购贫困户农产品,切实解决贫困户销售问题;优先安排贫困户就近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现已带动贫困户6469户,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乡村旅游扶贫方面,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全域脱贫”战略,完成3个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项目建设,调整完善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奖补政策,共带动贫困户781户、1757人,户均增收1500余元。电商扶贫方面,紧紧围绕“三有一网”点位脱贫模式,出台《泾县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开展各类电商技能培训22场次、培训贫困户331人,带动371名贫困户参与电商产业,人均增收6000元。获评全省农村电商巩固提升工作示范县、国家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生态扶贫方面,结合林长制工作,设立676个生态护林员岗位,优先选聘603名贫困户,占比89.2%,累计发放贫困户护林员工资312.96万元。就业扶贫方面,坚持“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稳定脱贫模式,认定扶贫驿站5个、县级扶贫基地13家。结合“路长制”等改革,开发护路员、巡河员等辅助性岗位1151个,优先选聘贫困户841名、占总人数73%,户均增收6000余元。开展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7场,累计帮扶就业5700余人次。金融扶贫方面,坚持“户贷户用户还”方向,大力推广“一自三合”模式,积极构建贫困户与带贫主体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应贷尽贷;切实抓好评级授信和风险防控工作,今年以来我县未出现贷款逾期现象。

(二)突出要素供给强保障。基础设施扶贫方面,投资2.6亿元实施“双基”建设扶贫项目,完工项目314个、在建项目67个、开展前期工作项目5个。扎实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全县清理村内沟塘952个、农业生产废弃物27012吨、乱搭建和乱堆放3517户、废旧广告牌2345处,完成改厕1935户,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教育扶贫方面,全面摸清全县建档立卡适龄儿童少年底数,推进2019年春、秋季学期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和“雨露计划”工作,目前已累计完成2019年教育资助2132人次、218.31万元,“雨露计划”568人次、89.4万元。扎实开展贫困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2019年暑期发放助学贷款88人、68.66万元。健康扶贫方面,严格执行“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贫困人口综合医保政策,规范家庭医生签约履约,全县贫困人口共签约15821人、解约2139人;对贫困人口慢性病评审采取随到随审制度,全县累计已有5807名贫困人口通过慢性病评审;稳步落实351”“180”政策,截至目前,全县贫困人口累计补偿86128人次、4432.97万元。社保兜底扶贫方面,开展农村低保贫困户专项核查,新纳入143名贫困户享受低保,确保“应享尽享”;将低保标准由400元提高至590元,实现城乡低保统筹。开展贫困残疾人筛查工作,新认定贫困残疾人494人,对卧床不起的186名贫困残疾人开展上门办证服务。开展贫困人口两残补助“清零”行动,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761名贫困户享受护理补贴、4141名贫困户享受生活补贴。“双非”建设方面,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扶持非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投入1.4亿元用于非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其中803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较大非贫困村道路扩面延伸工程建设。研究制定《泾县边缘户动态管理暂行办法》,按“分片摸排、入户排查、集体研究、乡镇审核、县级备案”程序认定边缘户461户、1074人,出台医疗保障、住房保障、村集体帮扶等三项边缘户扶持政策,对边缘户进行台账化跟踪管理、落实政策,截至目前,未发生边缘户致贫现象。

(三)突出社会帮扶惠民生。积极构建社会扶贫大格局,围绕“扶贫日”系列活动,对脱贫攻坚各条战线上的“七个最美”先进典型进行集中表彰,发动企业、单位认领认捐各类项目资金341.41万元;在中国社会扶贫网发布各类需求3766项,完成对接3762项,对接成功率99.89%;持续开展贫困助学活动,筹集助学资金30余万元,按照每人不低于3000元标准,实现新入学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资助全覆盖。扎实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13家省属民营企业和38家市、县民营企业结对帮扶34个贫困村,累计帮扶资金735.36万元、受益贫困人口11099人,其中,云岭星火“圆梦基金”、海纳农业“爱心超市”等均为当地贫困户带来了实实在在收益。扎实推进“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90家县直单位包保34个贫困村、65家县直单位包保108个非贫困村;持续提升帮扶工作实效,扎实推进消费扶贫,开展“我为贫困户办实事”“我为贫困户销售农产品”等主题活动,全县3361名帮扶联系人累计帮助贫困户办实事2.1万余件。

四、紧紧扭住重点任务,以最实的作风抓工作落实

(一)统筹推进大排查及脱贫人口“回头看”。坚持大排查及“回头看”工作统一部署、集中培训、一体推进,结合我县实际,科学设计县、村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边缘户等四项排查清单及156项排查指标。截至目前,全县排查的4358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二)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管理。2019年全县共安排专项扶贫资金6334万元,其中中央、省级安排到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851万元,市级安排到位983万元;县级安排到位3500万元,占当年新增财力的25.75%。强化项目建设,按照“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程序,科学合理建立乡镇、县直行业部门和全县脱贫攻坚项目库,对不符合省“负面清单”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清理后项目库共有11大类、188个,涉及资金21884.16万元。坚持“精挑细选、跨年申报、批次下达”原则,2019年全县累计实施扶贫项目113个,截至目前,所有扶贫项目已全部完工,共拨付扶贫资金6100.69万元、进度96.32%。严格资产管理,出台《泾县扶贫资产管理办法》,充分发挥扶贫资产效益。我县“四个强化”规范扶贫资产管理工作的特色做法分别被国务院扶贫办网站、省扶贫办简报刊发推广。

(三)全力提升系统数据质量。坚持把数据质量作为基层基础的重中之重,出台《泾县扶贫信息系统数据管理办法(试行)》,开展专项业务培训6期,切实提高乡村信息员业务水平。坚持常态化开展数据质量清洗工作,今年以来,累计自查修改错误数据3000余条,确保系统数据准确、完整、及时,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今年第二、三季度,我县数据质量连续两个季度均排名全省并列第一。

(四)着力强化宣传培训。建立“四季培训+”常态化培训模式,紧扣“四季攻势”中心任务、重点工作,组织对乡镇和相关部门进行全覆盖培训。今年以来,已组织县级层面全面培训4期、专题业务培训20余期,累计培训4000余人次。强化政策宣传,编印《泾县2019年精准扶贫惠民政策宣传手册》,提升贫困群众政策知晓率。加大典型宣传力度,举办扶贫扶志专题宣讲会,结合“送戏下乡”开展扶贫脱贫文艺节目巡演17场,1-11月份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刊发我县脱贫攻坚先进典型、经验做法269篇,进一步营造勤劳致富、脱贫光荣良好导向。

五、紧紧扭住脱贫实际,以最活的思路抓基层创新

(一)“三个聚焦”扎实推进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一是聚焦重点区域,压实攻坚责任。将云岭、茂林等新四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脱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专门赴云岭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老区脱贫攻坚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别长期联系包保云岭、茂林两个重点乡镇。二是聚焦要素保障,促进增收就业。倾斜项目资金,针对云岭、茂林等革命老区重点乡镇,2019年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上浮10%,共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37万元用于到村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帮扶,加快云岭红旅小镇建设,完成旅游接待中心建设;茂林镇以红色旅游资源积极推进旅游开发项目及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实施。三是聚焦志智双扶,激发内生能力。在全县传承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选树扶贫扶志典型,激励贫困户自主脱贫。

(二)“四个强化”规范扶贫资产管理。一是强化制度建设,落实管理责任。出台《泾县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泾县扶贫资产管理办法》,建立了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部门职责明确、乡镇直接管理、村级具体管护的扶贫资产管理体系。二是强化资产登记,明晰产权归属。指导142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社区)开展扶贫资产清产核资、资产登记入账工作,全县总投资2.178亿元的各类扶贫资产已经完成清产核资和资产登记。三是强化经营管护,切实发挥效益。建立管护制度,明确管护责任,加强日常监管,县直主管部门每年开展一次核查,每两年对扶贫项目和扶贫资产进行专项审计,保障扶贫资产安全稳定并充分发挥效益。四是强化带贫减贫,促进稳定脱贫。通过加快产业发展、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强化带贫减贫。2015年以来,全县共实施产业项目3.7万个,形成产业扶贫资产11731.4万元;实施到村产业项目238个、形成村级集体经营性扶贫资产6731.6万元,2019年村集体收入总量达769.97万元。

(三)“四+四变”打造产业扶贫升级版。一是农业+扶贫,“四带一自”变“四更一增”。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在带出更大规模、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紧密机制上下功夫,持续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构建“三乡工程”助力脱贫攻坚紧密机制,带动贫困户6469户,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二是“旅游+扶贫”,“好风景”变“好钱景”。立足自身旅游资源,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全域脱贫”战略,实施“旅游后备箱”工程,共带动贫困户781户、1757人,户均增收1500余元。三是“电商+扶贫”,扶贫“直通车”变脱贫“新引擎”。出台《泾县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开展各类电商技能培训22场次、培训贫困户331人,带动371名贫困户参与电商产业,获评全省农村电商巩固提升工作示范县和国家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四是“生态+扶贫”,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结合林长制工作,设立676个生态护林员公益岗位,其中选聘贫困户603名,2019年发放贫困户护林员工资312.96万元。

(四)“三个突出”打造消费扶贫泾县品牌。一是突出赛会平台促消费扶贫。积极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泾县兰香采茶节”“中国油菜花马拉松赛”等赛会活动,利用赛会活动平台,大力开展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展销活动。今年以来,共销售贫困户(村)的木梳、茶叶、锅巴等特色农产品1000多万元。二是突出精准帮扶促消费扶贫。该县切实把消费扶贫作为定点帮扶工作和“百企帮百村”行动的重要内容,在全县帮扶单位、帮扶企业、帮扶责任人中开展“我为贫困户(村)办实事”、“我为贫困户(村)销售农产品”等活动,今年以来,共为贫困户(村)销售特色农产品400多万元。三是突出乡村旅游促消费扶贫。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全域脱贫”战略,调整完善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奖补政策,对贫困户销售特色旅游产品的,按标准和程序落实奖补政策,有力的调动了广大贫困户销售旅游产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年以来,共带动贫困户7811757人,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离省市要求、先进地区标准、贫困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县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坚持问题导向、全面补齐短板,以坚定的决心、高昂的斗志、扎实的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全力以赴打赢全面脱贫收官战。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已到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重要指示精神,在全面盘点总结2019年工作的基础上,聚焦2020脱贫攻坚总决战,牢牢把握“两个确保”总攻目标,咬紧牙关、一鼓作气,紧盯剩余114户、258人贫困人口,一户一策下足“绣花功夫”,特别是针对其中无劳动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兜底贫困户,加大社保兜底政策保障力度,确保顺利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确保2020年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二)全力以赴打赢稳定脱贫攻坚战。坚持巩固脱贫成果、坚决防范返贫,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及普查工作,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对账销号、解决问题、补齐短板。进一步建立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大专项行动”,强化产业扶贫,加强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推进扶贫扶志扶智,切实做到“贫困户脱贫、脱贫户巩固、贫困村提升”。同时,建立完善针对脱贫监测户、边缘户“两类人群”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三)全力以赴打赢责任落实持久战。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最要紧的是防止松懈、防止滑坡”重要指示精神,坚决保持攻坚劲头、压实攻坚责任。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主体责任、分管领导具体责任,严格执行《泾县脱贫攻坚工作日常管理办法》,进一步压紧压实县直行业部门、乡镇、村及帮扶责任人工作责任,确保各级、各部门频道不换、靶心不变、力度不减,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