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泾县教育体育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教体局>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290032580070/202007-00080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泾县教育体育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泾县“十三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和体制改革研究 文号:
发布日期: 2020-07-31 14:23
泾县“十三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和体制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1 14:23 来源:泾县教育体育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十二五”教育体育事业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县始终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切实增加教育投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开展组织群众体育活动、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县教育体育事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一、基础教育持续发展

一是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县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全县幼儿园有52所(其中公办园22所,民办幼儿园30所),比2010年增加10所。在园幼儿7004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5.4%。共落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资金219.2万元,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奖补资金45万元,提高了幼儿园办园积极性。2013年,泾川幼儿园成功争创为省一类幼儿园。

二是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小学学龄儿童在校生数14116人,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初中学龄少年在校生数7041人,入学率为100%,辍学率由“十一五”末的0.39%下降到0.18%。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有关配套政策得到落实,真正实现了一样就读、一样免费、一样升学。建成70个留守儿童之家,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管理养护,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三是普通高中协调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发展,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全面落实课程方案,推进课程改革,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初中综合升学率达9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3%。高考升学率连续突破纪录,2014年全县高考本科达线率54.01%(泾县中学本科达线率70.92%),位居全市第三。

四是特殊教育稳步推进。抓好残疾儿童少年就学工作,形成以随班就读为主体,向特教学校、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延伸的特殊教育格局。着力改善残疾儿童少年的学习环境,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完成。2014年,全县6-15周岁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3.5%。

二、职业、成人、民办教育快速发展

“十二五”以来,我县深入贯彻《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以稳定办学规模、加强能力建设、推进改革创新、提升办学内涵为核心,稳步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不断提高中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中职教育方面:全县现有中职学校1所,综合高中班1个,中职教育年均招生1300多人,在校生4400余人,教职工230多人,职业学校占地面积13.6万平米,生均占地面积33.8;建筑面积6.1万平米,生均建筑面积14.9平米;仪器设备总值为2.7亿元,生均仪器设备值达6820.8元;图书总数为14万册,生均图书34.6册。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市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5个。“十二五”期间,宣城市工业学校共为社会输送6000多名合格毕业生,开展职业培训近20000人次。201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中职改革示范校。

成人教育方面:“十二五”期间,全县成功创建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建成省级示范职成教中心1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1个,省级示范成技校3所,市级示范成技校7所,设立社区教育基地11个、村教学点142个,各级社区教育机构组织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参与人数近10万人次。

民办教育方面:目前,我县民办教育办学机构共39所(其中民办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民办小学1所,非学历教育机构7所,民办幼儿园30所),民办中小学在校学生1029人,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4228人。校(园)占地总面积100103㎡,建筑面积39375.4㎡,资产总值5752.39万元。

三、师资队伍建设步伐加快

“十二五”以来,我县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树立典型,示范带动,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健全人才补充长效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教师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一是树立崇高师德风貌典型。“十二五”期间,全县教师中获得县级以上表彰共128人次,其中,国家级表彰1人,省级表彰14人,市级表彰20人,县级表彰93人。通过树立师德典型,在全社会弘扬了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激励广大教师不畏困难、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二是稳步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十二五”期间全县所有在职教师都参加了校本研训和继续教育。完成“国培”1379人次,省级培训4282人次,市级培训2000人次,县级培训407人次,圆满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三是健全人才补充长效机制。“十二五”期间,我县共补充教师253人,其中公开招聘55人,录用免费师范生3人,人才引进4人,招聘特岗191人。

四、教育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学前教育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资金2797.7万元,建设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五年规划”项目公办幼儿园33所,园舍面积33247平方米。其中:新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6所,面积10982平方米;改扩建幼儿园15所,面积14475平方米;增设幼儿园12所,面积7790平方米。

义务教育学校项目建设。全县共投入资金6186万元,建设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初中工程”、“教师周转宿舍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校舍维修改造工程”以及其他捐赠工程等项目共115个,新建、改扩建、维修总面积107830平方米(含运动场)。其中:校安工程项目29个,面积21092平方米;初中工程项目11个,面积36331平方米;教师周转房工程项目12个,面积8015平方米;薄弱学校改造工程项目10个,面积8280平方米;校舍维修改造工程项目45个,面积31092平方米;捐赠项目3个,面积1740平方米;省统筹基础教育工程项目5个,面积1280平方米。

其他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政府还投资完成泾县特教学校(泾县第四小学)附属和配套设施(正在建设中)、新泾中、泾县体育中心(目前主体完工)、泾县千亩园学校(目前一期正在施工,2015年秋季投入使用)和泾县茂林小学塑胶运动场等项目建设任务。

五、标准化学校建设稳步推进

“十二五”期间共完成49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购置了图书和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配置了多媒体远程设备等,建成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30间,小学科学实验室28间,按标准为学校配备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卫生等学科教学仪器和设备,新增图书25万册,基本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求。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教育网络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学校宽带接入率达100%,基础性校园网建成率达98.5%,学校班级多媒体设备全覆盖率达84.6%,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六、素质教育扎实推进

“十二五”期间,我县连续举办了五届初中生男子篮球赛、小学生篮球赛,三届中小学生乒乓球赛等一系列品牌赛事。积极落实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连续开展了四届“红星杯”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以艺术表演、艺术作品展示等系列活动为载体,开展了五届中小学生(幼儿)艺术节活动,掀起了艺术教育的高潮。2013年县教体局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

七、精神文明创建成效显著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和综治维稳工作,全县教体系统安全文明、和谐稳定。特色学校争创效果显著,“十二五”期间,泾县二中被评为市级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泾县中学等37所学校被评为市级卫生学校,市工业学校等12所被评为市绿色学校,一大批学校被评为市、县级文明单位和平安校园。

八、特殊群体关爱工程成绩突出

全县成立了“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各乡镇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市场运作的有效工作机制,探索出了“封闭式管理,亲情般关爱,系列型服务,全方位育人”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方法。全县建成70个留守儿童之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九、体育工作蓬勃开展

“十二五”期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积极开展组织群众体育活动、全民健身活动。精心打造足球赛、篮球赛、乒乓球赛、“乡村自行车赛”、“龙舟赛”等群众体育品牌赛事,积极开展“登山活动”、“迎新春长跑比赛”、群众健身表演活动等,提高了全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水平。2010年-2012年,泾县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全民健身先进县;泾县教体局多次被省体育局授予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2013年,泾县教育体育局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2009-2012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十、体育产业发展迅速

“十二五”期间,我县体育产业及体育彩票销售工作取得了稳步提升和长足进步,泾县体育产业抓住新机遇,迎来新发展。现有体育用品制造类企业2个,休闲体育产业3处,健身服务场所8个,体育用品销售10个。其中2014年新增体育用品生产制造类企业1个,休闲体育场所2个,健身服务场所4个,体育用品销售类6个,体育产业实现产值近5000万元,占全县GDP总额的1.2%,缴纳税额近1800万元。

 

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

一、教育方面

一是总体水平发展不够高,不够均衡。我县教育发展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目前全县仍有部分学校的实验室、音体美教室等功能教室,食堂、厕所等学生生活用房缺乏;学校运动场有待建设;围墙、大门等附属设施有待改建。教育资源配置和师资配备不平衡,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城区中小学大班额现象和择校现象依然存在。

二是经费投入不足,制约着教育现代化进程。教育投入的增长速度仍滞后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不足100人的初中学校正常运转较难。部分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装备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硬件设施相对落后,优质资源相对匮乏,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装备建设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严重制约教育现代化进程。

三是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需提高。我县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严重。应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待遇,稳定、吸引年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入教师队伍。需完善教师岗位聘用制度,强化激励措施,奖勤罚懒,提升教师队伍内在活力,尤其要加强教师队伍的乐教、善教思想教育。

四是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大部分学校在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仍然存在顾虑,课改还停留在浅表上。一是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学校领导和教师不敢放开手脚,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步伐不大。二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还不到位,改革动力活力不足。三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不足,表现为在网络信息和课程改革中自己知识的缺失与滞后,不断重复训练,方式方法陈旧。

五是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相对落后,吸引力不强。职业成人教育仍然存在着社会吸引力不强、发展理念相对落后、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基础能力相对薄弱、层次结构不尽合理、职业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我们要采取积极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不断推动职业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

六是民办教育投资渠道单一,内涵有待提高。目前,我县民办教育机构都是自筹资金办学,办学资金不足,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同时,民办教育办学机构自聘教师无编无册,待遇偏低,教职工退休后无保障。尤其是农村民办幼儿园由于待遇差、食宿环境不好、路途远等原因,难以聘任到专业教师,导致民办教育办学机构教师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太大。

二、体育方面

一是体育设施基础薄弱。表现在:1)城乡体育发展差距逐步拉大,乡镇、农村体育活动难以正常开展。2)财政收入与体育投入不平衡,体育事业经费和人才紧缺,设施、设备落后,一定程度制约着我县体育事业的发展。3)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数量、规模和水平与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二是体育服务体系需完善。我县乡镇大都没有设立体育工作机构,无专人理事,部分乡镇和部门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参与程度低,积极性不高,一些体育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体育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健全,缺乏组织领导保障和队伍网络体系,使体育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作用难以得到发挥。

三是竞技体育发展艰难。近几年来,我县竞技体育虽有长足进步,但与全市、全省、全国各地竞技运动水平和发展趋势相对照,仍有很大差距。一是部分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的缺乏,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和体育业余训练的需要;二是县业余体校运行经费和专职教练员编制严重不足,也影响了竞技体育的发展;三是部分学校领导重视不够,没有给体育教师制定业余训练的任务,致使体育教师只管上体育课,不重视业余训练,致使学生运动潜能得不到及早发现。

四是体育产业规模不高。体育产业现阶段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体育竞赛、表演等市场发展缓慢,休闲体育、体育旅游的新路子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开发,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有待提高。体育市场化水平不高,规模不大,无特色,无品牌。体育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微不足远。

 

 

“十三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进入全市前列。全县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幼儿教育有较大发展,特殊教育进一步加强。高中阶段教育质量明显提高,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具体目标:

——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县幼儿园总数达到 56所,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9所。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基本建成,乡镇公办中心园即“一镇一园”覆盖率为100%。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公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大体相当,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达到100%。

——义务教育。到2020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0%;“三残”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6%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5%以上。大力实施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升全县义务教育水平。

——普通高中。进一步统筹资源,优化配置,夯实基础,提升内涵,多样化办学特色明显,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到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

——素质教育。把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和艺术素养提到更高任务层面,增加体育课时和课外活动,开足开齐艺术课程。以活动为载体,努力提升素质教育效果。

——特殊教育。实施《泾县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保障各类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完善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招生工作,加快培养特殊教育师资队伍,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职业教育。建立国内先进、省内一流、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职普协调发展、中高职衔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层次、类型、结构、布局全面优化,基础能力建设全面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能力显著提升。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接近5000人,25%的从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各类专业培训。

——成人社区教育。围绕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目标,完善县、乡(镇)、村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大力加强各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到“十三五”末,全县建成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省级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达标率100%,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人数达50%以上。

——民办教育。到2020年,全县民办教育办学机构总数保持在40所(其中民办学校2所,非学历教育机构10所,民办幼儿园28所),在校学生达到2000人左右,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稳定在4000人左右。资产总值达到10000万元以上。民办教育办学机构法人财产权得到较好落实,师资、班额、校(园)舍等办学条件达到国家和省规定标准。

——师资队伍。到2020年,城乡幼儿园教师满足教育教学需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区域、学段、学科、职务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全县小学教师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达85%,初中教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达75%,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达100%;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保持在65%左右,其中“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75%。到2020年,选拔培养县级及以上优秀校长达到20名、骨干教师队伍达到200名左右,并实行动态管理。

——布局调整。完成泾县千亩园学校建设,另新建1所初级中学(泾县第二初级中学)和3所公办幼儿园(泾川镇中心幼儿园、泾川镇第二幼儿园、泾川镇第三幼儿园),改扩建学校1所(泾县城关第五小学),使城区公办幼儿园达到5所,小学达到5所,初级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所,完中1所,普通高中1所,满足城区学生就近入学需求。农村每个乡镇重点办好1所初中、1所小学和1所中心幼儿园,偏远的地区仍适当保留教学点。

——教育信息化。到2020年,全县基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建成覆盖全县中小学校的基础教育专网,并与省、市教育部门互联互通。基本建成城乡网络、资源和服务全覆盖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丰富本地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人人通”。建成一支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装备人才队伍,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研的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装备工作保障机制健全完善,全县教育信息化和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基本实现。

——体育设施。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做好公共体育场馆维修、中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改扩建、全民健身苑、省市县三级乡镇全民健身广场等工程建设,以及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选点申报等工作;大力推进“四个一”工程建设。

——体育活动。群众体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全县人民健身意识普遍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总人口的50%以上。全面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覆盖率达100%。继续开展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创建工作,抓好青少年体育竞训工作,高度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实现我县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体育产业。积极鼓励和支持单位和个人兴办体育服务实体,推行体育社会化。拓宽体育产业发展渠道,狠抓体育彩票销售工作,为发展体育事业提供有力保证。

二、主要任务

1.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坚持德育为先,努力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

——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努力创新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模式,注重学生公民责任、健康人格、科学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重视体育和卫生工作,继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锻炼。开齐开足艺术教育课程,实行县域内艺术教师交流制度。鼓励学校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建立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形成学生艺术活动的特色和传统。

——充分发挥校外活动中心、乡村少年宫等资源平台作用,努力提升教育效果。深入推进书法教育和诗词教育工作,打造一批书法教育示范学校和“中华诗教先进单位”。

2.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逐年安排实施一批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项目,逐步做到“广覆盖,保基本”的目标。

——落实普惠性民办园扶持政策,完善《泾县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实施办法》,到2020年,年检合格的民办园全部办成普惠性民办园。

——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建立学前教育投入长效增长机制,研究制订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或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残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资助力度。

——健全幼儿园监管体系,逐步取缔B类和C类看护点。加强保育教育管理指导,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地方特色的科学保教活动,努力提升保教质量。

3.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实施“全面改薄”工作。对照《安徽省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的基本标准》和《安徽省农村教学点办学基本标准》,制定实施方案,按照轻重缓急,分年度分项目逐校实施。到2018年将建成标准教学用房4070㎡,生活用房7076㎡,运动场地116003㎡,配备计算机3125台等,全面改善全县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早谋划、早启动,积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力争2015年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并通过市级、省级逐级评估验收。切实规范办学行为。重点抓好招生、教学、收费、教辅、教师等方面规范管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规行为。

——着力解决城区大班额问题。按照《泾县化解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实施方案》,通过调整招生区域、规范招生行为、师资均衡配置、强化学籍管理等措施,逐步消除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现象。

——加强学校管理,提升办学内涵。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组织中小学校长开展学校管理观摩研讨会等形式,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4.积极发展普通高中

——构建多样、开放、灵活、互通的普通高中教育模式,推动普通高中走内涵发展、多样化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办学优势和办学风格。

——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

——制定缓解高中优质生源外流措施,出台教师奖惩激励机制,完善泾县中学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升泾中办学水平,扩大影响面。

5.大力发展职业成人教育

——优化职业成人教育布局结构。以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为核心,以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中心,以村分校为节点,发展职业教育基础网络,形成核心带动、中心辐射、覆盖城乡的现代职业教育新格局。调整职业教育结构。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探索发展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合理调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专业特色。

——提升职业成人教育基础能力。按照“校企合作、互利共享”的原则,建设符合我县产业结构需求的公共实训基地。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能源、交通运输、生态环保等领域相关专业,加快培养城镇管理、乡村建设、社会保障、环境卫生、老龄服务等专业化人才,满足社会建设和管理人才需求。

——实施专业建设提升计划。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重点建设一批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特色鲜明的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压缩供过于求的专业,调整改造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对接的专业,建立面向市场、优胜劣汰的专业设置机制。鼓励职业学校在政府和行业的指导下对接职业和岗位需求自主设置专业。

——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鼓励支持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将工学结合贯穿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完善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动学校把实训实习基地建在企业,企业把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探索引校进厂、引厂进校、前店后校等校企一体化的合作形式。推进集团化办学。鼓励皖南电机职教集团发展,激发职教集团活力,促进集团内部学校、行业、企业等成员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完善社区教育网络平台,广泛开展覆盖城乡的社区教育活动,加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内涵建设,认真做好社区教育创建工作,努力提高社区教育发展水平。

6.重视学校安全教育

——不断提高依法治教和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安全预警机制,健全师生意外保险和医疗卫生保险制度及健康体检制度。

——继续加强农村学校食堂、安全饮用水和厕所项目建设,不断改善校园卫生条件。进一步提升全县教体系统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努力建设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

7.积极实施继续教育

——组织参加“国培计划”。根据教育部部署,组织实施“国培计划”—泾县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参加由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培训及其他国家级教师培训。

——贯彻落实“省级培训”。积极组织参加“江淮名师”高级研修项目、紧缺和薄弱学科教师培训项目、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项目、教师培训者研修项目等多项培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积极组织“县级培训”。以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学生学习发展与评价、修订版学科课程标准与有效教学等为重点内容,组织骨干教师培训,帮助骨干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在推进素质教育和全县教师培训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加强学历“提高培训”。实施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重点鼓励支持45岁以下中小学教师,通过在职学习、脱产进修、远程教育、自学考试、攻读教育硕士等多种学习途径提高学历水平。重点对专科学历以下小学教师、本科学历以下初中教师开展学历提高培训,到2020年,基本实现小学教师专科化(具有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占比逐年提高)、初中教师本科化。

8.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县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机制,推动教师资源配置均衡化。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城区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或工作。积极探索城乡学校、强弱学校结对帮扶或进行整合、重组、捆绑发展的模式,实现校际资源共享和教师统筹安排。

——提升职业成人教育师资水平。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培养一批专业名师。实施能工巧匠进校园计划,聘用一批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技能课程和指导顶岗实习,推动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到“十三五”末,职业学校高技能兼职教师数不低于教师编制数的20%,其中技师、工艺大师、非遗文化传人等达到一定比例。

——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教师队伍管理。全面实施教师队伍资格认证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建立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的机制。积极稳步地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按照“资格准入、公开招聘、择优聘任、合同管理”的原则,逐步实行教师聘用制度,淡化教师的身份管理和校籍管理,强化岗位管理。落实《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核定公办园教师编制,有计划招录有事业编制的幼儿教师,逐步补足配齐公办园教师

9.完善学生资助体系

——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学前教育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落实好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实施好国家助学金政策和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入学政策。完善以国家助学金为主,多种形式的奖学金、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勤工俭学等为辅的资助政策体系。

——认真抓好贫困大学生生源地贷款工作,积极做好贫困孤残幼儿的资助工作。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设立奖、助学金,共同帮助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10.实施全民健身计划

——高度重视群众体育工作,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着力解决群众体育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抓好身边组织,建好身边场地,开展好身边活动,把增强人民体质作为衡量体育工作的重要标准。通过行业体育协会,组织各行业职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立健全全民健身机构,形成政府主导、依托社会和群众参与的新格局。

——抓好体育设施和运动场馆建设,建设完善好泾县体育中心,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继续抓好乡镇、村农民健身设施和运动场地建设。

——加强青少年体育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加快体育教育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要努力创造条件,成立体育俱乐部(或兴趣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训练,使青少年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注重对体育特长生的发现、培养和输送。

——重视农村体育工作。加强乡镇体育设施和活动场所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形成组织网络。加强体育工作的宣传,因地制宜、科学文明,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赛事,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兴趣。

——发展社区体育活动。社区要把体育管理作为一项工作职能,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地组织开展各类业余、小型、多样、科学、文明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倡导和推广公园体育、广场体育、街头体育、家庭体育等活动形式。注重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积极为居民提供方便、实用的身体锻炼的场所。

——关注特殊人群的身体健康。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体育活动的指导,发挥老年人、残疾人体育协会的作用,并为其开展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倡导老年人经常参加锻炼,举办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健身展示和交流活动。

11.抓好体育竞训工作

——加强我县击剑和乒乓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及女子排球项目基地建设,不断强化业余训练工作,逐步完善全县范围内竞技人才选拔培养体系,促进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大力开展其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创建工作,加强运动训练基地建设,改善运动训练条件,抓好青少年体育竞训工作,做好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

——努力提高教练员(体育专业教师)、裁判员队伍素质。进一步增强教练员(体育专业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提高文化素质和科学训练水平。进一步加强裁判员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健全裁判员培训、晋升、选派和奖惩制度,不断提高裁判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

 

保 障 措 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管理

——实行中小学校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实行县域内校长交流制度,加强校长培训,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选拔任用学校领导干部,加大学校领导干部培育培训和交流任职力度,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

——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建设教育系统学习型党组织。重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加强和改进学校政治思想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二、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使用效益

——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保证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2%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费,专项用于教育事业。

——牢固树立勤俭办教育的思想,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育经费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改进各级各类学校的财务管理,加强项目管理,坚决反对一切浪费现象,努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内审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并加大监督力度,预防和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经费安全。

——不断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把《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体育事业经费、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规定落到实处。建立和完善体育专项资金制度。

三、加强法制建设,实行科学管理

——进一步完善地方教育体育法制建设。根据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加强地方教体事业政策制度建设,形成与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相配套的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体,使教体工作各个方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普法宣传,开展法制教育,推动“普法知识进校园”,增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改进教育体育行政管理。进一步明确教育体育主管部门管理和服务职责,坚持依法行政,减少审批项目,规范行政审批。改进管理方式,更加注重运用法律、规划、标准、信息服务等手段,对教育体育进行宏观管理。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监督与管理。依法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加强督导队伍建设,不断壮大专兼职相结合的督学队伍。加强教育督导法规制度建设,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进一步完善督政制度、督导责任区制度和督学责任制度。积极研究和不断创新督导方式,不断改进和完善对乡镇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制度。建立和完善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督导评估制度,加强办学水平评估。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教育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要深入动员、广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营造全民参与、全民健身的氛围,鼓励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采取多种形式和办法,支持教育体育发展,为教育体育事业贡献力量。

——新闻媒体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舆论监督,积极宣传教育体育发展和改革的成就。加强文化建设,为青少年提供内容健康向上、具有艺术魅力的精神产品。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体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