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执行效果评估
索引号: 11341729003257952H/202101-00002 组配分类: 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执行效果评估
发布机构: 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泾县教体局“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1-04 11:24
泾县教体局“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报告
发布时间:2021-01-04 11:24 来源:县教体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全县“十三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回顾

(一)基础教育巩固发展

一是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县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7-2020年),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全县幼儿园有50所(其中公办园21所,民办幼儿园29所),在园幼儿7086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6.1%,比“十二五”末增加10.7%。乡镇公办园“一镇一园”覆盖率为100%,普惠性幼儿园在园人数占有率为88.9%。

二是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出台了《泾县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十三五”末小学学龄儿童在校生数14346人,初中学龄少年在校生数6881人,入学率为100%,小学和初中净入学率均为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35%。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有关配套政策得到落实,真正实现了一样就读、一样免费、一样升学。2017年泾县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国家复查。

三是普通高中协调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发展,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全面落实课程方案,推进课程改革,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制定了《泾县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2019年普通高中在校生3241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6.29%“十三五”期间普通高中升学率逐年提高,2019年普通高考,泾县中学再创佳绩,一本达线312人,达线率38.8%,创历史新高。

四是特殊教育稳步推进。着力改善残疾儿童少年的学习环境,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完成并招生。2019年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69人。抓好残疾儿童少年就学工作,对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完善“一人一案”建设工作,形成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格局,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二)职业成人教育有力发展

1.中职教育。中职教育年均招生1100 余人,2019年中职在校生3435人,普职比为48.5:51.5。实施安徽省中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已建成省级示范特色中职学校,建成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3个,省级名师工作坊3个、省级现代学徒制2个,省级技能大赛赛点1个。“十三五”期间,宣城市工业学校共为社会输送6000余名合格毕业生,开展职业培训近20000人次。职对口高考和技能大赛成绩突出,本科录取率和录取人数综合成绩位居全省同类学校第一。在宣城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中,团体总分连续8年位列第一,并获大赛贡献奖;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连续8年荣获“优秀组织奖”。特别是在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获得国家二等奖1项、国家三等奖1项,实现了宣城市团体项目零的突破。

2.成人教育。“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办学网络建设。全县共有省级示范职业与成人教育中心1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1个,省级示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所,市级示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7所,设立社区教育基地11个,村教学点144个。每年举办全民终身学习周,开展“百姓学习之星” “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优秀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等评选活动,承办宣城市2019年全民终身学习周。各级社区教育机构组织开展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参与人数近 10万人次。

(三)民办教育规范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民办教育方针,推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实行“泾县互联网+政务服务”线上运行,严格准入制度,规范行政审批。涉及到民办教育的所有审批事项受理、审核、决定、办结环节全程网上运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目前,全县民办学校共49所(其中民办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校外培训机构19所,民办幼儿园29所)。积极开展泾县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申报、认定工作,“十三五”期间共投入奖补资金362万元,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实施奖补。建立健全年检年报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做到边查边改,以查促改。制定公布《泾县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计划》,全县共摸排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3所。对全县无证无照、有照无证校外培训机构下发《停止办学通知书》10份,对符合条件申报的6所校外培训机构积极指导申报设立。制定《泾县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试行)》,促进我县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进一步巩固专项治理行动成果。

(四)师资队伍建设步伐加快

一是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加强。“十三五”期间,全面落实《泾县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宣城市中小学教师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全县获得县级以上表彰教师共204人次,其中省级表彰4人,市级表彰54人,县级表彰146人。

二是人才补充机制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我县共补充教师479人,其中公开招聘449人,录用免费师生2人,引进人才9人,“三支一扶”入编4人,外县调入14人。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改善。

三是素质提升工程稳步实施。坚持“省级规划”、“市级统筹”、“县级落地”培训方式,五年共举办了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研修等16个类型培训,受训教师达20800人次,实现了乡村教师校(园)长全覆盖培训;实施中小学学历提升计划,全县小学专任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98.9%,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72.9%,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达100%;发挥名师示范引领辐射作用,设立名师工作室10个。

四是全面实施“县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实施编制特殊倾斜政策,在保证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的前提下,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教职工编制。“十三五”期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交流轮岗345人,其中选聘交流208人,城区交流25人,城乡交流7人,农村交流105人。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统筹管理机制,分类核定学校专业技术岗位,做到向由城到乡、由近到远交流人员倾斜,向边远农村学校教师倾斜,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班主任倾斜。

(五)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1.学前教育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5330余万元,新建、改建幼儿园13所,新建、改建园舍共12377平方米,其中新建幼儿园2所,面积9150平方米;改建幼儿园11所,面积3227平方米。泾川幼儿园新园建成并投入使用,实施泾县城东幼儿园建设,主体完工。

2.义务教育学校项目建设。全县共投入资金6530万元,建设完成61个项目,新建、改建校舍面积104096平方米(含运动场)。其中薄弱学校改造项目55个,面积85016平方米;义务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3个,面积16700平方米;教师周转房项目3个,面积2380平方米。新建千亩园学校、城关四小(特教学校)并招生,完成城关五小改扩建工程。

3.其他项目建设。宣城市工业学校扩建工程、泾县中学扩建工程、实验小学扩建工程、泾县全民健身中心、茂林镇公共足球场及泾县城东足球场地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六)教育信息化稳步推进

“十三五”期间,全县教育信息化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实现中小学校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班级多媒体覆盖率均达100%。师机比、生机比分别达0.83:1和6.83:1。建成泾县教育专网,校园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智慧课堂、创新教育开展试点应用,泾县智慧教育云平台连通省、市教育平台,实现全县师生一站式登录,方便师生开展信息化应用,为学校管理、教师教研、智慧教学、资源共享等提供管理与服务,在线课堂实现常态化教学应用。

全省首家在各校设立“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建立健全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提升管理和应用水平。研发基于微信服务的“泾县中小学信息化设备运维服务系统”,健全全县各校信息化设备档案和二维码信息,建立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报修、维护、反馈和点评运维服务。

(七)教育管理和质量不断提升

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文明校园创建,39所学校被评为县级“文明校园”,20所学校被评为市级“文明校园”,1所学校被评为省级文明校园。联合文旅局等9个部门出台《关于推进和规范泾县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会同人社局、发改委联合印发了《泾县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从2019年春季学期开始在全县全面实行,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全部开展课后服务活动,覆盖率100%。学校体艺活动蓬勃开展,连续组织举办泾县九届中小学生(幼儿)艺术节、十四届中小学生篮球赛、八届中小学生乒乓球赛、三届中小学生足球赛。城关三小等6所学校被认定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进一步优化校园安全环境,全县学校安装91个一键式报警装置,并全部开通启用,完善校园涉恐设施升级改造。

“十三五期间”在教科研方面,我县共获批3个省级立项,16个市级立项课题。有3个省级课题结题,13个市级课题结题;在教研方面,58人次在省级优质课(基本功大赛)评选中获奖,173人次在市级优质课(基本功大赛)评选中获奖。41人次在省级学科论文评选中获奖,607人次在市级论文评选中获奖;在语言文字工作方面,2019年1月顺利通过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达标暨普通话基本普及县域验收,2017-2019年,连续三年完成普通话县域调查工作任务。

(八)教育助学脱贫成效显著

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精准开展教育助学脱贫,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目标。“十三五”期间,学前贫困幼儿共资助1021人,资助金额101.43万元;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补助6788人,补助金额669.9775万元;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资助3420人,资助金额689.65万元;中职免学费14724人,免学费金额4766.298万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共受理发放2479人,发放金额5313.42万元。在安徽省2019年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本息回收工作会议上,泾县教体局作了题为《落实教育惠民政策 助力老区脱贫攻坚》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九)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连续举办了“油菜花马拉松赛”、“桃花潭龙舟赛”、“自行车邀请赛”等品牌赛事。长跑、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篮球等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泾县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泾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及首届汽车联赛活动,取得了社会广泛好评。2019年我县组队参加宣城市第二届运动会,青少部获得97金39银57铜,群体部获得9金9银14铜,取得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二的优异成绩。泾县代表团荣获“优秀组织奖”“道德风尚奖”“贡献奖”等全部奖项,受到县政府通报表扬。

泾县体育产业及体育彩票销售工作取得了新发展,现有体育用品制造类企业2个,休闲体育产业9处,健身服务场所4个,体育用品销售12个。建有宣城市级体育产业基地6个,桃花潭越野汽车自驾营地初具规模,泾县体育生态公园(泾县幕溪河体育公园)建设初具规模。2018年皖南“川藏线”获得“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线路”。体育彩票销售额逐年提高,2019年全县体育彩票销售额达3300多万元。

(十)党的建设工作全面推进

2017年5月,全县各乡镇中小学校(含民办学校)党建工作调整为由县委教体工委统一管理。现有5个党委,5个独立总支,37个独立党支部,合计70个党支部,1470党员。

建立了工委党建联系点制度和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指导。严格执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与业务、党建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十三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正确指导下,县教体局取得了一定成绩,获得了上级系列表彰。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荣获宣城市教体局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在市对县考核中名列第一;2018年泾县被省体育局表彰为“2014-2017年度安徽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泾县“桃花潭龙舟赛”和“中国•泾县自行车邀请赛暨不止骑环泾县单车百公里认证赛”成功入选“2018年安徽省体育品牌赛事”;2017年、2018年连续被安徽省委组织部、安徽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授予“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优秀等次”;2017年、2018年连续被宣城市文明委评为“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先进县”。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

一是教育总体水平发展不够高,不够均衡。我县教育发展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全县有部分学校布局不尽合理、资源配置不够优化,初中学校存在点多面广,学校在校生少,形成不了规模办学效益。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区中小学大班额现象依然存在。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目前无法达到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的目标。

二是教师编制配置不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缺额大,公办幼儿园专任教师匮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骨干教师缺乏且分布不均衡,师资整体配备亟待优化。教师培训组织管理力量薄弱,培训可用资源匮乏,难于满足现在教师的培训需求。

三是教学质量有待于提升。近些年来,全县初中阶段整体教育教学成绩不强,普通高中优质生源外流严重。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黄村中学、章渡学校等先后迈出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大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不敢放开手脚,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步伐不大。学校管理的乏力、教学理念的滞后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教学改革的推进。

四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不够。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信息技术教师专职少、兼职多,专业少、非专业多且不稳定,存在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助推力度还不够,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探索的内生动力不足。

五是民办教育发展后劲不足。民办学校教师收入低、工作压力大,民办学校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尤其是乡镇民办园食宿、待遇、交通等问题的存在,几乎招不到幼儿专业教师。民办学校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筹,难以享受到银行的无息、低息或贴息贷款,资金来源单一。部分民办学校后期办学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民办学校的发展。

六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与成人教育仍然面临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等基础能力相对薄弱、职业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高、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师资引进机制滞后等问题,必须要不断深化改革,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推动职业成人教育健康发展。

七是体育服务体系和能力仍需加强。我县健身场地设施数量、规模和水平与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公共体育设施 “五个一”(一个体育场、一个体育馆、一个室内或室外标准游泳池、一个室内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体育公园)仍需完善建设,如缺少标准的室内篮球馆和游泳馆;泾县体育馆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体育公园(幕溪河体育公园)规模也较小,只建有一条健身步道和一套健身路径,达不到体育公园标准;乡镇公共体育设施 “三个一”(每个乡镇都建有一个1000平方米以上小型室内健身中心,一个2000平方米以上全民健身广场,一个多功能球类运动场或笼式足球场)建设任务仍需加大,部分乡镇还无法达到。

三、全县“十四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育人质量这个重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基础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和体育强县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体事业。

具体目标:

——学前教育2025年,新建城区公办幼儿园2所。全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8%以上,公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6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以上,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义务教育。2025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0%;“三残”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化建设,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科学合理调整教育布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普通高中。2025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深化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基本完善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建设有特色、有优势的优质高中,进一步提升泾县中学办学内涵和教育教学质量。

——特殊教育。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加快培养特殊教育师资队伍,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持续开展“送教上门”工作,保障各类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职业教育。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类型全面优化,基础能力建设全面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大幅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到2025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5000人,中职学校面向社会年培训达5000人次。经过5年努力,职业教育基本完成办学格局、发展方式和培养模式三个重要转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成人社区教育。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完善县、乡(镇)、村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大力加强县社区学院和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到“十四五”末,全县建成国家级社区教育试验区,省级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达标率100%,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人数达50%以上。

——民办教育。2025年,全县民办学校总数保持在46所(其中民办学校1所,校外培训机构20所,民办幼儿园25所)左右。积极开展泾县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和奖补。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全面落实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工作,师资、班额、校(园)舍等办学条件达到国家和省规定标准。进一步完善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新体制,以规范促发展,以规范促质量的提高,实现由数量积累向质量效益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

——师资队伍。2025年,师德养成制度基本完善,教师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城乡幼儿园教师满足教育教学需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区域、学段、学科、职务结构进一步优化,师资力量配置均衡。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逐步推行,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得到加强,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充实,名师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县管校聘”和“无校籍管理”制度改革持续推进。进一步完善职称评价制度,加强聘后管理,激发教师的工作活力。建立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活力。

——教育信息化。到2025年,全县中小学校达智慧学校建设标准,实现以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文化为主要内容,以人才队伍和基础环境建设为支撑,构建“5项基本功能+2项支撑条件”的智慧学校结构,推动信息技术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方位应用,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智慧学校生态体系。

——教育资助。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重点关注困难群体,“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推进智慧资助,充分运用省级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平台和省级学生资助数据库,实现教育、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数据共享,以信息化助推资助工作精准化。

——体育发展。以贯彻落实省体育局《万千百农村体育行动计划》和《511城市行动计划》为重点,扎实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修建体育场馆设施,达到体育强省目标要求。指导公共体育设施适时免费对社会开放,为群众健身提供良好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推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

(二)主要任务

1.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逐年安排实施一批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项目。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继续开展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稳妥完成无证园治理工作,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重点加强对农村地区、民办幼儿园保育教育指导,提升科学保教水平。依据国家和省的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健全分级分类评估体系。贯彻落实教育部幼小衔接行动计划,实现幼儿园和小学双向衔接,持续推进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小学起始年级必须按国家课程标准坚持零起点教学。推进省、市、县幼儿园的创建和评估工作,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2.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一是科学合理进行教育布局调整本着“与民方便,切合实际,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的原则实行县域内教育布局调整。将中村中学和中村小学合并为中村学校;整体撤并乌溪学校和必清中学;撤销汀溪学校、包合学校、孤峰学校、苏红学校、章渡学校、蔡村学校初中部;改建开发区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新建高铁新区小学和初中等。二是加快“两类学校”及“两个标准化”建设。加快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薄弱学校)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两类学校”达到省定标准。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化建设计划(2018-2022年),所有学校完成达标任务。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施,推动中小学普遍开展对标研判、依标整改,实现“一校一案”,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行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教育集团化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引领辐射常态机制。三是扎实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方案,准确掌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情况,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做好疑似辍学儿童识别工作,落实辍学学生劝返复学、登记与书面报告制度,建立部门联控联保工作机制,健全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配合残联等部门摸清适龄残疾儿童情况,做好入学组织工作。规范做好送教上门服务工作,落实“一人一案”,确保实现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保障有学上,上得起学。四是大力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现象。加快城区学校建设步伐,加强消除大班额专项督导,通过划定招生范围、规范招生行为、师资均衡配置、强化学籍管理等措施,确保到十四五末全县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班额控制在标准范围以内,56人及以上大班额得到全面消除。

3.推进高中教育优质发展。一是深化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完善自主招生、特长生、分解指标生等多元化录取方式,坚持将省级示范高中招生计划按不低于80%比例分解到各初中学校。根据省、市部署,从2021年秋季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好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方式综合改革工作。二是扎实做好新高考改革工作。根据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做好新高考改革宣传和政策解读工作。推进普通高中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配备,适应选课走班需要。引导普通高中学校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根据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系统。依据省高中学生发展指导意见,推动学校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学生发展导师制度,加强对学生课程选择、升学就业等方面的指导。

4.大力发展职业成人教育。一是优化职业成人教育布局结构。以省级示范中职学校为核心,以社区学院为龙头、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中心、村分校为节点,形成核心带动、中心辐射、覆盖城乡的现代职业教育新格局。调整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落实好职普比大致相当要求,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调整职业教育结构,合理调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专业特色。二是提升职业成人教育基础能力。实施宣城市工业学校校园扩建工程,推动省级示范中职学校标准建设。支持校企共建一批校内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探索建立多方参与、互利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运营模式。开展成人教育培训,加快培养城镇管理、乡村建设、环境卫生、老龄服务等专业化人才,满足社会建设和管理人才需求。三是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落实好《宣城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将工学结合贯穿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实施“1+X”证书制度。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推行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双主体育人。建立健全适应产业发展的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机制。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推进集团化办学,发展皖南电机职业教育集团,激发职教集团活力。四是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落实职业学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推动职业学校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广泛开展职业培训。重点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五是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加强社区教育阵地建设,重点加强社区学院建设。广泛开展覆盖城乡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每年举办全民终身学习周,开展“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优秀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等评选活动,提高社区教育的知晓度。加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内涵建设和社区教育学习资源网络平台建设。认真做好社区教育创建工作,努力提高社区教育发展水平。

5.积极扶持民办教育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民办教育方针,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严格准入制度,全面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上线运行,公开服务指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坚持由举办者提交办学申请及有关实证式材料、民办学校设置专家委员会实地查看、县教体局领导班子集体审批制度,做到行政审批的规范、客观、公正、透明。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把民办学校党组织建设、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办学、办学安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财务管理等情况纳入事中、事后监管,通过年检、专项整治检查、开学工作检查、重大社会活动检查、上级交办事项的检查以及举报投诉检查等方式,发现问题,限期要求整改,并做好整改情况跟踪督查。

6.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是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探索建立教师发展中心,整合中小学校培训资源,形成培训合力。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和分散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以“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本”五级培训为抓手,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完善教师校长培训体系,提升校长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现代教育治理的意识和能力素养。注重专业培训,提高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工作水平。抓特色教育培训,促内涵发展,把“立德树人”师德师风建设和加强系统党的建设作为专题培训模块。建立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加大幼儿园园长、乡村幼儿园教师、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力度。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争做“四有”好教师。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强化师德考评,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着力解决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侵害学生利益、违反课堂讲授纪律、科研弄虚作假等师德失范、学术不端问题。持续推进“县管校聘”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县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机制,实行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实现教师资源配置均衡。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面向全体中小学校长,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打造高品质学校。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名师培养和管理,鼓励教学名师交流讲学,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造就一批本土名师队伍。完善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严格教师准入,重视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建立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的机制。积极探索幼儿园教职工补充机制,落实《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核定公办园教师编制,按照配备标准,通过公开招聘、内部调配、中小学富余教师转岗等多种方式配齐配足。完善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完善符合中小学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实现职称与教师聘用衔接。加强聘后管理,完善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制度。实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建立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活力。

7.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落实《泾县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9-2022年)》,完成年度乡村学校和城镇学校智慧学校建设任务。全面提升智慧学校基础设施环境建设,以因材施教为目标,依托“三通两平台”,以学习者为中心打造智慧、高效的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变革。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充分利用现有空间、资源、平台、智能终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提升信息化领导力,学校设立由校领导或专职人员担任的首席信息官(CIO),开展系列培训,使其具有信息化规划组织、管理和评价能力,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校各项管理,有效推进教育决策和绩效评价。

8.精准实施教育资助。实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幼儿)资助学段全覆盖、对象无遗漏、标准最高档、项目可叠加、结果全告知、结果可查询。统筹国开行和农信社做好贷款受理、本息回收、还款救助机制落实相关工作,确保应贷尽贷、应收尽收。推进智慧资助,以学生资助100%纳入系统管理、资助项目100%纳入系统管理、资助信息100%纳入系统管理,按时做好“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建档立卡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的填报,加强数据审核,确保数据质量。

9.提升更高质量的教育。一是突出立德树人,构建五育并举工作体系。(1)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牢爱国主义根基,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推动学校“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推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完善县、校二级艺术展演体系,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加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及学校美育质量检测和督导。开展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校园等活动。(3)强化学校劳动教育。落实国家各学段劳动教育大纲,落实好劳动教育课程,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校园劳动、学工学农、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内容纳入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4)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示范校、达标校建设,确保各校按课程计划要求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按标准建立心理辅导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等骨干团队建设,配齐配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高全体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5)完善家校共育。推动实施家庭教育五年规划,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密切家校共育,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体系。(6)加强校外教育。加强中小学校外教育基地建设,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和管理规范化,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专门场地、专业指导、专题教育。坚持将志愿服务成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重要内容及毕业升学重要参考,提升实践育人效果。严格规范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建立健全研学旅行统筹协调机制,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向深层次、广覆盖、高质量发展。二是突出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定期开展聚焦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题活动,创新研发优质教育资源,注重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规范课后服务,以团队活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作业辅导、答疑解惑、课外阅读、兴趣小组为主,做到活动项目齐全,活动内容丰富,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10.全力打造体育强县。一是履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职责。认真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将全民健身工作列入政府目标考核,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财政投入,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指标体系,纳入改善民生的目标任务,在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二是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加大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 “五个一”和乡镇公共体育设施 “三个一”建设,同时要鼓励社会投资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进行体育设施开发和建设。实施 “万千百”、“511”行动计划,结合美好乡村建设,积极做好新建工程的选点、申报、建设等工作。三是完善体育组织建设。继续推进体育社团向乡镇、社区延伸,强化体育社团组织的管理、指导和服务。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活跃一线服务。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重点做好全民健身各项数据统计工作,建立电子台账,规范管理。四是组织好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运动,举办好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推动县域内体育产业向纵深发展,形成体旅融合、城乡互动的“体育+”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覆盖率达100%。继续开展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创建,抓好青少年体育竞训工作,实现我县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全县“十四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重大项目规划

(一)教育实施项目

1.实施泾县中学改扩建二期工程。规划投入资金800万元,新建风雨操场2042平方米。

2.实施城关第五小学改扩建二期工程。规划投入资金500万元,新建综合楼1000平方米,西大门等。

3.实施实验小学扩建工程,规划投入资金5000万元,新增用地7780平方米(扩容后面积24780平方米),新建校舍5栋,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4栋,风雨操场1栋,面积合计12409.6平方米,地下人防工程3632.16平方米,改建运动场5000平方米,配套值班室,道路等附属设施建设,购置电教设备等。

4.实施泾县开发区幼儿园。规划资金1700万元,征地4000平方米,新建园舍3500平方米,配套附属设施建设,购置玩具设备等。

5.实施泾县开发区寄宿制学校。规划资金8000万元,新建校舍4000平方米,改建校舍10000平方米,配套建设给排水、变配电、消防、安全、绿化、道路、环保、卫生等设施。

6.实施泾县城西第一幼儿园。规划投入资金2500万元。征地20亩,新建园舍54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2000平方米,配套围墙、道路、绿化、消防等附属设施,购置玩具、办公设备等。

7.实施泾县城西第二幼儿园。规划投入资金2500万元。征地20亩,新建园舍54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2000平方米,配套围墙、道路、绿化、消防等附属设施,购置玩具、办公设备等。

8.实施高铁站区小学(暂定名)。规划投入资金8000万元,征55亩,新建校舍12960平方米,新建300米环道运动场及围墙、道路、绿化等附属设施,购置相关电教、办公设备等。

9. 实施高铁站区初中(暂定名)。规划占地45亩,新建校舍面积12590平方米,配套围墙、道路、绿化,值班室附属设施建设,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及办公设备。资金7000万元。

(二)体育实施项目

1.在城区建设一个标准化室内体育馆。体育馆占地面积不小于10000平方米,坐席不少于3000座位。馆内配备风冷热泵中央空调、专业比赛灯光、进口音响设备等,预算8000万元。馆内设有运动员休息室、裁判员休息室、贵宾室和两个可容纳30-60人的会议室,能够承办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竞技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

2. 在城区建设一个室内游泳馆。基本配置包括一个标准室内游泳和一个儿童戏水池。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预算1000万元。标准泳池为50m×25m,儿童戏水池为10m×10m。应当适当设置卫生间、更衣室、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区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面积不宜小于400平方米,坐席500-1000座位。

3. 根据城市规划建设一个标准化体育公园(郊野体育公园或城市体育公园),也可在原有公园基础上改造。面积在10万平方米左右,配备至少8项体育设施,如足球、篮球、排球、门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轮滑、室外健身器材、健身步道等,预算4000万元。

4.加大对琴溪镇、昌桥乡、茂林镇、桃花潭镇、黄村镇公共设施“三个一”的投入,达到体育强县标准要求。具体为:在琴溪镇建设一个2000平方米以上全民健身广场;昌桥乡建设一个1000平方米以上小型室内健身中心,一个2000平方米以上全民健身广场;茂林镇建设一个1000平方米以上小型室内健身中心;桃花潭镇建设一个1000平方米以上小型室内健身中心,一个2000平方米以上全民健身广场;黄村镇建设一个1000平方米以上小型室内健身中心,一个2000平方米以上全民健身广场,一个多功能球类运动场或笼式足球场。

5.根据全民健身活动“体育健身圈”建设要求,主城区以正常速度步行15分钟左右、直线距离在1200至1500米范围,就有一处可供开展健身活动的场馆、场地或设施,在小区、社区建设规划过程中按照规范化要求执行审批流程,保证主城区建设充足数量的体育场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形成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筑牢安全体系。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安全稳定责任体系和“人人有责、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提升维护校园安全整体水平。将校园安全纳入社会治理,进一步提升全县教体系统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强化学生安全教育,加大接送学生车辆检查力度,规范使用标准校车,取缔非法营运车辆,优化学校安全环境。

(三)加大教育投入。建立教育经费统计监测公告制度,严格落实“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法定要求。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采取划拨土地、税收减免、金融扶持和政府奖励等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拓宽教育投资来源渠道。

(四)强化教育督导。加强督导队伍建设,不断壮大专兼职相结合的督学队伍。积极研究和不断创新督导方式,不断改进和完善对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制度,保证“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

(五)营造良好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舆论监督,积极宣传教育体育发展和改革的成就。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体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