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泾县司法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司法局> 回应关切> 主动回应
索引号: 11341729003258314Q/202101-00009 组配分类: 主动回应
发布机构: 泾县司法局 主题分类: 公安、安全、司法
名称: 【主要负责人回应】司法局主要负责人局长泾县创新法治文化建设情况回应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1-05 11:59
【主要负责人回应】司法局主要负责人局长泾县创新法治文化建设情况回应
发布时间:2021-01-05 11:59 来源:泾县司法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我县立足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历史积淀,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与法治宣传教育相结合的路径,以历史文化的涓涓细流和红色文化的磅礴力量,影响和推动全社会遵守法律、崇尚法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推动法治文化创新发展,为我县建设“四个泾县”、实施“五大会战”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一、深挖法治文化资源,树立融合发展新方向

泾县地处皖南山区,置县已有2100余年,与徽州毗连,受徽文化影响较大,境内现存大型明清时期家族宗祠7处。这些宗祠保留着众多家规家训,均反映出古代儒法并用、德主刑辅、明德慎刑的法治原理。特别是查济古村落群中的查氏家风家训馆,留存记载了“戒赌博”“戒凶横”“戒盗窃”等内容的查氏家规和写明了“尊君上”“慎交友”“睦宗族”等内容的查氏家训,这些深邃典雅的儒家“忠、孝”道德文化和朴素的法治思想,至今仍在感化当地群众与前来观光的游客,引导人们从内心自觉“崇德尚法”,起到了“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良好效果。

泾县不仅历史悠久,更是著名的红色故里,境内云岭镇云岭村曾为新四军军部与中共中央东南局驻地,现已依托陈氏宗祠、种墨园等古建筑,建立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馆内记载了1938年7月至1941年1月期间,新四军军部驻泾县期间制定发布的一系列条例、布告、军规、制度等,这些条例制度,形成了一整套教育、监督、惩处并重的反腐败机制。新四军心系群众、清廉为民的铁军作风,深得老区人民的拥护,项英用个人津贴费招待史沫特莱,陈毅婚礼请客、邓子恢因战马啃吃农民的麦苗亲自上门道歉等故事均被后人传为佳话。这些铁的纪律与清正廉洁的典故,彰显了战争年代共产党执政治军的法治思想。王稼祥故居纪念馆位于境内桃花潭镇厚岸村,展示了我党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领导人王稼祥同志为党、国家、人民的利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光辉一生。如今,这两个展馆均被评为全国“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等,这些阵地,即有效传承了革命传统,又生动地传播了红色法治文化。

文化具有渗透性、感染性和趣味性,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有效形式。传统文化陶冶情操,红色文化激昂斗志,悠久历史中蕴含的朴素法治原理,红色革命岁月中积淀的当代法治传统,都为我县法治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借鉴。我县充分利用这一积淀,深度挖掘“查氏”家训、铁军作风、黄田洋船屋“孝道文化”等地域历史文化的法治内涵,将历史传统、红色精神、法治文化融合发展作为法治宣传的一项重要工作,与落实“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相结合,纳入“七五”普法工作要点齐力推进。

二、打造法治文化阵地,构建特色鲜明新平台

把加强阵地建设作为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抓手,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法治元素,传承历史传统和红色法治精神,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法治文化宣传教育阵地,逐步形成了以云岭、厚岸红色法治文化为核心,联动查济、榔桥等地传统家风家训文化,融合特色宣纸法治文化发展脉络。

“七五”普法期间,我县建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法治街区、法治广场、法治公园等,法治文化品牌建设更显实效。在县城东的政务新区内,全县12家行政执法单位共同打造了占地1万余平方米的集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单位内部法治文化展区于一体的法治文化街区;在城区新建了赏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在县奥体中心投资100余万元,新建具有地域特色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县法院打造了占地约30亩、投资约300万的法治文化园林与院史文化馆,县检察院建造了占地150平方米院史馆,在云岭红旅小镇、桃花潭景区、水墨汀溪等景区景点均设置了法制文化小品、展板;各乡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党建+三治”为抓手,共建成以山口社区“三治”主题公园为代表的村居法治文化公园(长廊)27个,打造了琴溪镇马头村、桃花潭镇查济村为代表的一批“法律进乡村”示范点。这些法治文化阵地,将法治精神与红色文化、历史传统深度融合,潜移默化地潜入老区群众的心灵,指导实践,影响行为。近年来,通过传承发扬“枫桥经验”,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法治共建共享,全县违法犯罪发生率显著下降,本地农村盗抢案件连续五年呈下降趋势,酒驾、醉驾违法行为大幅锐减。

三、创新法治文化宣传,营造贴合民意新氛围

将传统历史所体现的追求公平、正义,红色文化所展示的人权、纪律性等价值追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精神相契合,因地制宜地做到法治文化阵地时时新、法治文艺节目适时演、法治电影下乡定期放、法治文化大餐处处有,营造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新气象。

坚持把培育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作为法治文化建设的立足点,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为标准创作法治文艺作品。开办《法在身边》电视专栏,开通泾县手机报“法治在线”栏目,以视频、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县内群众提供法治讯息、动态。举办“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泾县宜兴两地法治文化交流研讨会”,展出两地书法家、陶刻家创作的作品近160件,把书画陶艺融入普法实践;结合黄梅戏元素,编排了《宪法来护航》、《歌唱安全歌》等黄梅歌,深受群众喜爱;以省“十大法治人物”葛彬为原型的《大山深处的感动》微电影,被人民网采用播放;税法《扣缴义务记心中》动漫作品荣获全国三等奖;制作公益普法片《关注食品药品安全》等作品5部和沙画《扫黑除恶宣传片》等作品4部,自创自编自演情景普法剧《赡养》等。在不断创新创作的同时,我县广泛开展送法治文化作品进校园、进乡村活动,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仅2020年,开展送法治戏曲皖南花鼓戏《打金枝》、《家访》进校园活动8场次,在全县141村(社区)开展送法治戏曲《真情法援》下乡活动132场次,法治电影《扫黄打非》、《禁毒》宣传片等81场次,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关注。

“八五”普法即将到来,我县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机关党建工作推进红色法治文化阵地创建,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大传统法治文化元素在农村文化公园、广场等宣传阵地的植入,继续打造具有我县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阵地。同时,积极引导和支持红色文化与历史传统、行业文化、乡村(街区)文化相融合,赋予法治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创造性地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不断满足基层群众的法治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