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泾县教育体育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教体局> 政策解读> 上级政策解读
索引号: 113417290032580070/202111-00057 组配分类: 上级政策解读
发布机构: 泾县教育体育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11-22 10:23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1-11-22 10:23 来源:省教育厅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日,安徽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皖教基〔2021〕16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现作如下解读。

一、起草背景

课堂是中小学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质量事关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陆续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育人质量行动计划》等文件,这些文件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均提出了明确要求。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强调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提升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减负增效,根据我省“双减”工作统一部署,省教育厅研究制定《关于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

二、制定的意义和总体考虑

《指导意见》的制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基础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指导意见》明确: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素养导向、坚持科学施教的基本原则,提出要充分发挥课堂的育人功能,遵循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引导教师设计、组织与实施合理有效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有效学习。

三、文件起草过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 “双减”工作的部署以及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省教育厅按照体现国家要求、彰显安徽特色、聚焦解决问题、锚定改革目标、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师生发展、着力提升质量的思路起草了《指导意见》。广泛调研,充分征求、合理吸纳一线教育主管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管理者的意见,充分吸收国家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新精神新理念新要求,经专家论证、合法合规性审查,报厅长办公会审定。

四、工作目标

通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实现增效减负。到2023年,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明显转变,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形态全面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高。

五、主要内容

一是转变教育观念,凸显课程育人价值。要把握教学改革方向,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人才成长观,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要提升课程育人水平,牢固树立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引导教师充分挖掘各学科的德育要素,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

二是科学组织实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及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内容和要求,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与评价。要认真落实安徽省中小学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着力做好教学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引导教师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做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有效实施课堂教学,保证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提升学习能力,促进学业水平提升。

三是优化教学方式,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要构建新型课堂结构,建立民主平等、合作互动、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深度学习;要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跨学科核心素养;要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

四是实施教学评价,切实提高课堂质量。要科学诊断教学效果,加强教学改进;要依据课程(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科学合理设计并实施阶段性水平测试;要科学、有效设计作业,合理调控作业的结构和总量;要进一步规范考试工作,严格控制考试次数,降低考试难度,考试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要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六、创新举措

1.坚持目标导向,明确重点任务。结合我省实际,《指导意见》明确目标任务,通过以目标为导向,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驱动,以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为抓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实现教育教学增效减负。

2.遵循教育规律,引领改革方向。《指导意见》牢牢把握国家要求和课程改革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素养导向,坚持科学施教,充分发挥课堂的育人功能和主阵地作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引导教师设计、组织与实施合理有效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

3.聚焦重点环节,促进提质增效。注重对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全面指导,提出了转变教育观念、科学组织实施、优化教学方式、实施教学评价4方面12条具体措施,对备课、上课、作业、评价等提出具体指导意见,统筹课前、课中和课后等各个重要环节,对于优化教学实施、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减负增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七、保障措施

为了推进工作落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双减”工作成效,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指导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压实学校、校长和教师主体责任,强化主阵地作用,整体提升学校教学质量;要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建立省、市、县、校四级联动教研制度,强化专业指导,发挥教研支撑作用;要加强学科建设,引导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定时间、定主题、定标准研究学科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探索课堂教学改进的具体策略;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要注重总结宣传,引导学校、家庭、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注重总结经验,培育课堂教学改革示范学校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