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其他
索引号: 113417290032581114/202112-00015 组配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泾县财政局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名称: 泾县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12-28 09:36
泾县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1-12-28 09:36 来源:泾县财政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国有资产基本情况

(一)企业(含金融企业)国有资产

2020年全县企业国有资产总额1180525万元,负债总额532286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648239万元,资产负债率45%,实现营业总收入 53136万元,利润总额2606万元,国有企业总股本166195万元(控股157795万元),国有资本收益上缴613万元。截止202110月末,融资债务余额约48亿元。

截至202110月底,县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后,全县县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3家(详见附件),其中县财政局(国资委)履行出资人管理职责3家,县经开区管委会履行出资人职责1家,其他公司由相关主管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

县属国有金融企业1家,2020年,担保公司资产总额22871万元,负债总额2001万元,所有者权益20870万元。截至202012月末,在保余额27245万元,在保94户(次),担保放大倍数1.3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2020年,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574020万元,负债总额100293万元,净资产473727万元。其中,行政单位资产总额212526万元,事业单位资产总额361494万元。

2020年全县公路通路里程2137公里,其中国省道333公里,县乡道910公里,村道894公里,评估价值425083万元。城区绿化面积467公顷,公园35个,建成区道路55条、面积244万平方米,桥梁20座,排水管网222公里,路灯5980盏。不可移动文物56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500处。可移动文物548件,其中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3件,三级文物103件,一般文物381件,未定级文物58件。全县已建成保障性住房2548套(注:2021730日数据),总面积约12.82万平方米,总价值38640万元。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

 土地资源。全县国土总面积304.99万亩,其中:农用地281.64万亩,占92.34%;建设用地15.86万亩,占5.20%;未利用地7.49万亩,占2.46%。国有土地面积34.47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1.30%。全县耕地保有量41.5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36.25万亩。水资源。全县境内大小河流 146 条,全长695.5千米,江河面积 25.33 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 1.23%。流域面积50 平方千米以上河流12条。地表水资源量为25.5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4.34亿立方米,年度用水总量1.25亿立方米(含地下水0.02亿立方米)。河道砂石资源。青弋江干流大宁采区总储量73.51万立方米,坝埂采区总储量185.13万立方米,根据《徽水河干流采砂规划2018-2022年》,徽水河干流黄村闸下采区可采量82.4万立方米。矿产资源。全县查明资源储量矿产22种,矿产地86处,固体矿产资源量14.75亿吨,主要矿产为方解石矿和建筑石料用灰岩,其中,方解石矿查明资源量约7200万吨(其中:已出让5432万吨,未出让1768万吨),建筑石料用灰岩查明资源量约14800万吨(其中:已出让1600万吨,未出让13200万吨)。林业资源。全县林地面积共计225.11万亩,其中:国有林地9.32万亩,集体林地215.79万亩,马头、小溪、白华、景星四个国有林场总面积9.51万亩,森林蓄积量47.12万立方米。

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一)企业(含金融企业)国有资产。

一是整合重组,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发展。2021年7月,县委、县政府出台《泾县县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与集团化组建实施方案》,改组成立县国控集团,将现有县属主要国有企业整合重组为4家,即宣纸股份公司、国控集团、担保公司、开投公司,截止10月底,国控集团全资和控股子公司已全部划转到位,各公司运营保持平稳,经营情况良好。二是聚焦主业,大力推进国企市场化转型。支持县属国有企业结合自身优势,通过项目合作、产业共建等市场化方式发展主业。积极发展工程施工领域,与浙江省核工业井巷集团合作成立中核国投公司。城发公司“智慧停车”项目已全面上线运营,“锦绣澜庭”商品房销售数量稳定增长。交实公司控股县内两家民营建筑施工企业,不断提升道路施工领域专业化水平。文旅集团不断整合全县旅游资源,完成对查济景区、黄田景区、马头祥景区收购,成立红培公司,大力发展红色培训和研学板块。城投砂石公司着力抓好河道疏浚和清淤工作,保障全县砂石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宣纸股份公司与浙商团队共同出资设立上海营销中心,进一步拓展红星宣纸市场,加快上市步伐。三是担当责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服务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完成福朋喜来登酒店、国纸客厅及国纸水街、安置房、公租房、昌桥乡司机之家项目、大马头旅游度假区、美丽皖南引领乡村振兴等建设投资47600万元。榔茂路三期、水西非遗部落、太美司机之家、牛岭水库智慧服务中心、“两山银行”等项目加速推进中。积极配合卫健部门做好“凯里亚德酒店”健康隔离观察点的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强化国企责任担当,在服务保障民生和城市建设发展方面发挥了主力军、生力军作用。四是完善制度,规范国有企业运营监管。2021年新出台《泾县县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管理暂行办法》、《泾县县属国有企业监事会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印发《泾县县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办法》、《泾县县属国有企业人员招聘管理办法》,结合县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实际对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进行修订。研究制定《泾县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具体举措及任务分工》,推深做实相关改革举措。分类开展授权放权,研究制定《泾县财政局(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21年版)》,全面推动国资监管职能向市场化管资本转变。五是强化管理,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省国有企业党委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示范文本(试行)》,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加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建设,选拔任用1名县属国有企业董事长、3名县属国有企业副总经理(董事),实现国有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配齐建强。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一是整章建制,构建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先后制定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配置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从资产配置、使用、处置、预算管理、基础管理、资产报告、监督等方面进行规范。二是源头管理,科学编审资产配置计划。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政府采购有机结合,完成120家行政事业单位科学编制新增资产配置计划和预算。三是日常管理,提升资产使用效益。通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资产月报机制,实时动态掌握资产变动情况。强化资产基础管理,不断加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和固定资产登记入账工作。四是摸清家底,积极盘活各类闲置资产。根据《泾县行政事业单位加强房产土地资产管理 盘活存量闲置房产土地资产工作实施方案》,盘活处置各类房屋资产131处。开展了全县国有房产管理专项整治,整治期间,共完成629处国有房产入账,账面价值39762万元;核销房产308处,账面价值12549万元;收回经营性资产租金135万元。五是强化绩效,开展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2021年开始把县直58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纳入预算绩效评价,依托绩效评价为抓手,促进资产配置和资产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三)国有自然资源管理情况

一是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2021年形成我县“三线”划定初步方案。精心制定全县村庄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省级试点村蔡村镇月亮湾村庄规划通过县规委会审议,县级试点村榔桥镇黄田、涌溪、双河村村庄规划形成初步成果。不断加强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累计编制详规8个、专项规划2个。二是保护耕地,多措并举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印发《泾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工作方案》,结合国土“三调”成果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整改。起草“田长制”实施方案,切实将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到地块图斑、责任落实到镇村。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建立公司运营机制,抓好榔桥镇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形成榔桥镇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区域村庄规划和实施方案初步成果。今年以来,累计实施新增耕地项目2885亩、组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962亩。三是强化监管,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深化推进“林长制”、“河长制”改革,扎实推进县级林长履职媒体公示制度,试点探索乡、村两级林长履职公示公开工作。加强资源统筹管控和合理开发,对县内用水企业摸排,依法规范取用水行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面落实节水评价制度,根据采砂规划,结合市场供需实际,科学合理开展河道生态修复和河道整治疏浚工程。《青弋江流域(泾县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成功列入省自然资源厅项目库,项目实施工作已全面启动。印发《泾县矿山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今年已完成22家生产、在建矿山专项生态修复方案备案工作。推进地质灾害工程治理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项措施。

三、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方面。部分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不突出,竞争力不强。原平台公司融资债务余额较大,现已到偿债高峰期,企业偿债风险较大。企业普遍缺乏高级管理人才、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人才问题成为发展瓶颈。

(二)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受新冠疫情影响,经济发展压力较大,致使担保公司的潜在代偿风险增大,截至10月末,代偿总额3203万元,回收518万元,余额2685万元。同时担保公司作为准金融机构,容易与银行产生同质化竞争,影响担保业务的进一步拓展。

(三)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新增资产财务记账不及时,待处置资产长期积压,资产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公共基础设施等资产数量、价值、分布、管护等信息不完整。在今年开展的国有房产清理整治中还发现,一些单位对解决自管公房管理历史遗留问题存在畏难情绪,房产未办理权属登记、产权界定不清等问题亟需解决。

(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一是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耕地保护与资源高效利用机制还不完善,推进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各类保护区和正在划定的三条控制线存在冲突,自然保护地内存在大量永久基本农田,退出后补划工作任务繁重。三是水资源总体利用效率偏低,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

四、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及下一步措施

(一)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全面完成县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工作。以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具体举措为抓手,通过内部改革、资产划拨、资本注入等途径,不断提升国控集团的经营水平和规模实力。全力支持国控集团建立健全以产权为基础的母子公司管理体系,强化集团管控, 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战略管理、财务管理、投融资管理、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职能建设,推动国控集团经营管理提质增效,促进集团公司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大力推进县属国有企业专业化整合。引导县属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按照业务板块实施整合,消除区域内同质化竞争,推动资源向主业和优势企业集中,突出规模经济,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的示范企业,支持宣纸股份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引进战略投资者,控股相关产业链企业,实现20241231日前完成合格上市的目标。三是完善县属国有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国有独资、全资公司逐步扩大外部董事队伍,县属国有企业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吸收更多懂市场、懂业务、懂管理的专业性人才,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为关键、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四是坚持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和公司其他治理主体依法行权履职有机统一,推动党建责任考核与经营业绩考核等考核评价有机衔接,牢牢把握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与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相结合,为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持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切实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一是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根据中央、省、市文件要求,对现有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完善,适时修订《泾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泾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管理办法》、《泾县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等,研究制定县级《自管公房管理办法》、《国有资产流失问责办法》,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为国有资产科学、规范、严格管理提供制度支撑。二是加强公路水路公共基础设施、市政公共基础设施、水利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资产管理,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研究制定县级公共基础设施类资产管理办法,明确产权主体责任,做好全面清查评估工作,健全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加强审计监督和绩效考核,从而构建符合公共基础设施资产运行特点和政府资产管理规律的全生命周期的资产管理体制。 三是开展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检查工作。不断强化对各单位在资产核算、使用、处置、产权登记等方面的巡察、审计和监督检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推进国有资产长效长治。

(三)持续推进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不放松一是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始终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加快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加强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不断完善规划管理体系。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聚力打造马头国有林场等省级示范工程,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泾县样板。强化“河长制”,完善“河长+巡河员”的工作格局,健全工作台账和巡查制度,及时掌握河道管理保护现状。加快建设用地报批进度,推进牛岭水库等重点项目用地组卷报批工作。持续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优化自然资源配置,促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开发利用。 二是突出耕地保护不分心。严格落实“田长制”,以“田”为主题,以“长”为关键,以“制” 为保障,建立田长制责任体系和相关配套制度,完善耕地保护考核机制,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压实各级“田长”责任,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控耕地“非粮化”,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确保全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6.25万亩、耕地面积不低于41.56万亩。三是不断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深入落实《违法违规用地防控治理长效机制》,不断加大自然资源执法巡查力度,切实抓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清理整治、违建别墅清查整治“回头看”等整改工作,全力参与非法采砂集中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和非法采矿采砂行为,不断提升执法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