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泾县昌桥乡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昌桥乡> 基层政务公开> 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服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活动
索引号: 11341729003258461A/202207-00082 组配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活动
发布机构: 泾县昌桥乡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名称: 建设大学生实践基地,助推文化传承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07-22 10:40
建设大学生实践基地,助推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22-07-22 10:40 来源:泾县昌桥乡 浏览次数: 字体:[ ]

      1.机构名称:昌桥乡团委
      2.活动时间:2022年7月22日
      3.机构地址:昌桥乡人民政府
      4.联系电话:0563-5300301
      5.临时停止活动信息:无

      为推进学校、学院美育工作发展,提升美育育人效果,创新美育育人平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年中的传播,在泾县昌桥村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合肥工业大学数学学院联合孤峰村国民油布伞厂搭建“泾伞泾美”美育实践基地。“泾县油布伞制作技艺”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泾伞泾美”实践基地将美育与劳育紧密结合,通过参观见学、亲手制作、摄影赏析等多种形式在趣味与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动手能力。

      在泾县昌桥乡政府工作人员陪同下,合肥工业大学数学学院“星火皖南”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国民油布伞厂,合工大同学们参观展厅、厂房,在王延松老师傅的指导下体验制伞过程,感受非遗魅力。郑国民是“孤坑名伞”的第六代传人,采访中提到油布伞的历史,他唏嘘嗟叹坚持不易。泾县孤峰村以油布伞闻名天下,国民油布伞厂是目前安徽省仅存的一家油布伞厂。上世纪八十年代,洋伞的流行剧烈地侵蚀了油布伞的市场。郑国民感叹:“九十年代以前,孤峰有很多家做油布伞的,最后坚持下来的仅有我一家。”怀揣着对油布伞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郑国民走出了一条定制化的油布伞创新之路,通过影视剧道具创作、海外市场开拓、打造国宾伞等渠道,将油布伞的美送入千家万户,送达世界各地。

      “星火皖南”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长李洪同学表示:“油布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是泾县的明珠,作为泾县走出的大学生,我一定会认真学习,努力宣传,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在郑国民厂长和王延松老师傅的指导下,同学们在厂房中认真学习制伞,亲手练习削竹、套伞衣等传统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之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保护中国文物的多样性极为重要,昌桥乡政府长期以来致力于非遗文化的输出,综合采用建筑展示、地表命名、新媒体视频、非遗文化进课堂等多种方式宣传泾县文化。此次合肥工业大学数学学院“泾伞泾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的创建更是在昌桥乡政府大力推动下,探索宣传非遗文化的新举措。“泾伞泾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的创建,旨在增强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加深文化认同,提升文化危机感和保护“非遗”的意识,开展劳育、美育的同时,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青年群体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