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泾县乡村振兴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乡村振兴局>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2341729MB11580969/202211-00008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泾县乡村振兴局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名称: 泾县乡村振兴局“十四五”规划发展工作思路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11-04 15:08
泾县乡村振兴局“十四五”规划发展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2-11-04 15:08 来源:泾县乡村振兴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户改场、场入社,加快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带动力,着力招引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建立产业联合体,提高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有效带动小农户发展。鼓励企业探索创新经营模式,强化对农业经营主体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支持。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现有帮扶政策总体保持稳定、分类优化调整。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深化“分类包保、两头对照、三级联动”长效问题排查整改机制,重点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监测,精准帮扶、动态清零。继续做好产业扶贫,鼓励村与村抱团发展,提升扶贫项目和资金资产使用效益。深化“三业一岗”就业扶贫,确保持续稳定增收。搭建农产品、乡村文创产品产销平台,拓展消费扶贫渠道。兜底保障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

保障农民持续增收。加快推动农业产品品牌化,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做好产销连接,提升农民经营性收入,引进粮食、水产等相关大宗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大对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收储、投放、调配的产销对接服务力度。完善农民技能培训体系,丰富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鼓励企业主体增加就业岗位,保障公益性岗位供给。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结合村党组织换届,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注重将政治素质高、抓经济发展能力强的“能人”选进班子,切实发挥出党组织的“火车头”带动作用。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盘活村集体建设用地、闲散用地等资源资产,增加土地等资源性资产发包收入。依托现代农业园区、产业特色村,培育村集体经济增长点。鼓励村园共建、村村互动、村镇联动、村企联营,“借船出海”发展村集体 “飞地” 经济。积极培育新型主体,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强化利益联结机制,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村民。

(三)分类推进乡村发展

做好村庄布点规划。优化全区村庄空间布局,分层次做好各类村庄规划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凸显地方特色,依托各村庄资源禀赋,引导村庄特色发展,采取改造提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不同建设模式,促进规划实施,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集聚提升中心村。科学确定中心村发展方向,着力引导农村产业和人口向中心村集聚,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中心村重点配置,带动周边自然村发展。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村庄。

保护开发特色村。切实保护特色村庄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

搬迁撤并空心村。合理搬迁撤并空心村,严格限制空心村内新建、扩建活动,统筹考虑拟迁入或新建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坚持村庄搬迁撤并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避免新建孤立的村落式移民社区。搬迁撤并后的村庄原址,因地制宜复垦或还绿,增加乡村生产生态空间。

(四)建设宜居秀美乡村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体系,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促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持续开展“二减量、二利用行动。继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促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大力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完善农村供排水管网,促进污水收集处理、中水回用,实现农村重点流域周边、水源地重点地区及环境敏感地区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强化新建农房管控,加强公共空间、庭院环境整治,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确保庭院内外整洁有序。加快完善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巩固村庄清洁行动成果,推进村庄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建设,着力改善乡村风貌。

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强化教育引导,把握乡风文明建设方向,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乡村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好风尚。组织科技文化知识学习活动,帮助农民掌握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努力在农村形成遵纪守法光荣、违规违纪可耻的知法守法良好环境。促进移风易俗,消除陈规陋习,培育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乡村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