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泾县科技商务经济信息化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科技商务经济信息化局> 政策法规> 部门文件
索引号: 11341729MB1585629C/202209-00015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泾县科技商务经济信息化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关于印发《泾县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号: ​​办〔2022〕29号
发文日期: 2022-09-21 发布日期: 2022-09-21
有效性: 有效
关于印发《泾县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9-21 11:37 来源:泾县科技商务经济信息化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办〔2022〕29号

关于印发《泾县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泾县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实施方案)》业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泾县县委办公室       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9月21日

 

 

泾县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市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切实推进全县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加快制造业高质量赶超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对标融入沪苏浙为抓手,坚定不移学安吉比歙县、提标杆,强信心、促跨越,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毫不动摇推进工业强县。着力“扩总量、提质量、增效益”三个重点,实施“招大育强、创新发展、质量提升、效率变革”四大专项行动,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为全力建设开放美丽人文幸福新泾县提供强劲动力。

二、主要目标

通过3-5年努力,我县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优势产业提质扩量+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未来产业谋篇布局”的现代产业体系,营业收入实现倍增目标。

——质量发展显成效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整体水平持续提高,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0%左右,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5%左右,规模以上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力争突破2.5%,推动一批企业获国家级、省级质量奖

——总量规模攀高峰制造业占GDP比重稳定在35%以上,坚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两手抓”,突出泾县优势产业发展特点和优势,因地制宜、因业施策,推进“一区两园两基地”平台建设,打造具有泾县特色、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领航企业和拳头产品,形成多业并举、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力争在2025年底,电机泵阀产业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碳酸钙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0%以上。

——生产效益再优化县规模工业亩均税收年增长10%以上,制造业利润率提升到7%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十四五”时期,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5%,主要行业节能指标低于省定目标值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招大育强攻坚行动

1.加快推进“双招双引”。“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第一战场”,深入开展“三比三创三争”活动,实行主要负责同志领衔领办“双招双引”重大项目制度。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重点产业链链长,县委政府班子成员中分管领导分别任副链长,并明确牵头单位和相关成员单位,根据工作职责各负其责,同时建立工作专班,分析产业现状,明确产业发展任务,确定产业发展路径,围绕重点产业固链补链延链开展“双招双引”等工作。到2025年,新建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超20个。(牵头单位:县双招双引领导组办公室;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科商经信局、县财政局、县经济开发区,各乡镇)

2.打造百亿级产业体系。突出产业集群发展,通过扶优扶强、双招双引、平台建设等方式,“三电(电机、电控、电池)+泵阀为着力点,夯实电机泵阀产业基础,优化产业聚集质量,推动传统电机泵阀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引导电机泵阀产业向规模化、差异化发展,推动电机泵阀一体化融合发展,力争2025年末,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左右构建“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生态圈,强化关键技术、材料、零部件、整机的全链条培育,做长做宽产业链。突出新兴产业发展,统筹推进“三重一创”项目建设,加快培育具有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基地。突出未来产业塑造,着眼产业发展前沿,实施未来产业培育计划,积极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健康等未来产业。(牵头单位:县科商经信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招商合作中心、县经济开发区,各乡镇)

3.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充分发挥创业创新平台作用,参加创业培训人数每年不少于200人。每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力争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200家。对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按照当年县工贸奖励政策给予奖励。(牵头单位:县科商经信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经济开发区,各乡镇)

4.加大龙头企业培育。支持优质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引导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参股等多种形式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境)的兼并重组和投资合作。树立全国眼光、全球视野,把招商范围扩大到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央企国企、实力民企,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引进。力争全国制造业500强、民营制造业500强入围企业实现突破。(牵头单位:县科商经信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工商联、县经济开发区,各乡镇)

5.加强专精特新培育。培育一大批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具有独特专长、市场占有率高、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和“小巨人”企业,成为引领我县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引进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带动力、辐射力的各类头部企业、行业小巨人等,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每年新增省“专精特新”企业2家以上,培育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各1家以上。(牵头单位:县科商经信局;责任单位:县经济开发区,各乡镇)

6.推动优质企业上市。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助推全县资本市场发展,着力培育上市挂牌后备企业,不断优化企业上市环境,落实县领导联系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机制,创优“助企翱翔”特色培训品牌。力争我县上市公司零突破。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在安徽省股权交易托管中心股改、挂牌,按要求及时兑现相关奖励政策。(牵头单位:县财政局;责任单位:县科商经信局、县人行、县银保监组、县经济开发区,各乡镇)

(二)实施创新发展攻坚行动

1.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路径,实施分类指导,加大培育力度,强化精准服务,通过技术改造升级一批,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创业孵化培育一批,“政产学研用金”示范一批,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量、做大做强。每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左右,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0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以上。(牵头单位:县科商经信局;责任单位:县经济开发区,各乡镇)

2.强化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积极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器,鼓励企业到市外设立“科创飞地”开展柔性引才,大力开展高层次科创团队招引工作,欢迎省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泾创新创业引导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企业创新平台,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争创省级(以上)“一室一中心”。力争每年新认定省企业技术中心1家以上、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以上。(牵头单位:县科商经信局;责任单位:县人才办、县发改委、县经济开发区,各乡镇)

3.实施产业关键技术攻坚。紧扣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参与“揭榜挂帅”攻关,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领域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开展产学研线上线下专场对接活动,推动重点企业进高校院所、专家教授进企业。突出产业基础再造,深入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推进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每年滚动实施省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0个左右。(牵头单位:县科商经信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教体局、县经济开发区,各乡镇)

4.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领军企业牵头,联合相关高校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围绕县“3+N”特色产业,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健全科技成果“沿途下蛋”机制,对接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泾转移转化产业化。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鼓励银行机构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鼓励企业研发应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软件,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三首”产品认定,力争每年认定省“三首”产品2个以上。(牵头单位:县科商经信局;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财政局、县人行、县银保监组、县经济开发区,各乡镇)

(三)实施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1.推进制造业“四化”改造。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重点,推进新一轮“千企双百”计划,每年实施传统产业千企升级项目30个以上,新开工、新投产项目各10个以上,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每年推动10家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建设5G基站180个以上,实现规模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促进传统企业“蝶变”。推进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的深度应用,每年争创省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个左右。大力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每年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30台以上。(牵头单位:县科商经信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经济开发区,各乡镇)

2.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帮助指导重点企业建成省级区域级和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着力构建“区域级+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提升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能力。鼓励企业主动对接SAP工业互联网创智中心、宣城“工业大脑”和三大运营商,推动企业“上云”。深入贯彻落实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每年遴选标杆企业不少于1家、示范企业不少于3家。充分利用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平台,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每年不少于5000人。积极承办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通过培训,提升参训人员工业互联网素质。(牵头单位:县科商经信局;责任单位:县经济开发区、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各乡镇)

3.推广新模式新业态。开展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探索与推广,对企业开展新模式新业态诊断辅导,帮助企业提升转型意识、明确方法路径。支持建设一批线上线下结合的新模式应用体验中心。推动新模式向应用场景、解决方案转化,每年打造“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1个以上。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优质合作伙伴落户园区,进一步“建链、延链”。(牵头单位:县科商经信局;责任单位:县经济开发区、县数据资源局、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各乡镇)

4.推进制造业质量革命。推广全面质量管理、精益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组织指导培养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市政府质量、省政府质量奖、中国质量奖。指导企业建设以“定标率、贯标率、达标率、首检合格率”为基础的标准化体系,新增培养标准化示范企业1家以上。鼓励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和团体标准。(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县科商经信局、县经济开发区,各乡镇)

5.加快制造业产品升级换代。围绕产品创新升级、功能改进、节材替代等,组织实施产品升级改造示范项目,推动产品精品化、服务化、个性化升级。鼓励企业创建工业设计中心,提升企业品牌价值,每年力争培育省工业设计中心1家以上;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工业设计大赛,鼓励企业主办工业设计专项赛,推动工业设计成果转化应用。实施服务型制造示范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新业态,积极培育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牵头单位:县科商经信局;责任单位:县经济开发区,各乡镇)

6.推进制造业品牌建设。贯彻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每年培养省级新产品10个以上,培育“安徽工业精品”1个以上、“皖美品牌示范企业”1家以上、“三品”示范企业1家以上。组织企业积极参与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品牌日活动、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开展品牌推广,鼓励我县优质企业参加“精品安徽·皖美智造”宣传活动,打造有全国知名度的品牌产品。(牵头单位:县科商经信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市场监管局、县经济开发区,各乡镇)

(四)实施效率变革专项行动

1.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及“双碳”目标要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改造,加快清洁低碳能源建设。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以降碳为重点,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牵头单位:县发改委;责任单位:县科商经信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经济开发区,各乡镇)

2.加快重点用能企业能效提升。宣传推广应用国家、省鼓励的工业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和新材料,持续提升电机、锅炉、变压器等重点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实现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节能监察(节能诊断)全覆盖,重点用能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节能管理制度更加完善,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单位产品能耗指标值全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3%左右。(牵头单位:县发改委;责任单位:县科商经信局、县统计局、县经济开发区,各乡镇)

3.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制造能力,建立国家、省、市绿色工厂培育梯队,打造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标杆,每年争创省级绿色工厂1家、市级绿色工厂2家。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培育创建实现新突破。对获得绿色制造相关荣誉的按政策给予奖励。(牵头单位:县科商经信局;责任单位:县经济开发区、县财政局,各乡镇)

4.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牵引作用,推动规模工业企业、占地5亩以上规下工业企业、省级开发区亩均效益评价全覆盖,并依法依规实施差别化政策。前移评价关口,提高准入门槛,推动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成长、高质量企业集聚。进一步强化亩均效益评价结果运用,加大力度推进规上低贡献、规下低效益、用地低产出的高耗低效企业腾退。严格按照安全、环保、质量、能源等领域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和政策要求,实施分类整治。(牵头单位:县科商经信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财政局、县统计局、县税务局、县人社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应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经济开发区,各乡镇)

5.加强项目全周期管理服务。进一步优化完善项目调度机制,探索建立项目服务平台,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开工建设条件,推动在建项目早投产早达产。全力推动签约未开工、开工未竣工、竣工未投产、投产未上规、上规未达产项目高质高效化解,带动全县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年均分别增长10%以上。(牵头单位:县发改委;责任单位:县科商经信局、县招商合作中心、县经济开发区,各乡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县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领导小组,县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执行副组长,统筹推进全县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科商经信局。聚焦行动目标,强化部门联动,落实清单责任,实行闭环管理。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重要工作安排,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县直相关部门要建立主要负责人抓制造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细化实施方案,进一步拉高工作标杆,对标沪苏浙,强化争先创优意识,全力抓好行动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单位:县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要素保障。依法依规推动土地、资本、政策向优质企业、产业、园区“三集中”,用最快的速度让最好的企业和项目获得最优的资源要素。实施工业用地控制线管理,控制线内盘活腾出存量工业用地主要用于工业发展,确需改变用途的,应“改一补一”,确保占补平衡。开展闲置建设用地、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全面实行县经济开发区“标准地”制度,确保制造业供地占比50%以上,新增工业用地均按“标准地”出让。设立县重点产业投资基金,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设立基金,提升政府投资基金运营效率,重点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建立财政支持制造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采取基金、贴息、补助、担保等手段撬动社会资金。(责任单位:县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营造理解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积极推动商协会在开展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和“双招双引”中发挥作用。大力构建“亲不逾矩、清不疏远”的政商关系,“好时不扰、难时援手”的服务生态,让企业家感受到更显著的“提速感”“获得感”。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我对标 我赶超”创优营商环境活动,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实现更多事项“全程网办、一窗通办、掌上好办”。推进营商环境“一点通”平台建设,积极试点“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新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办事效率。牵头单位:县“四送一服”办;责任单位:县纪委监委机关、县发改委、县科商经信局、县民政局、县工商联、县市场监管局、县数据资源局、县经济开发区,各乡镇)

)加强评价考核强化争先创优,实施月度监测、季度通报、年度考核、中期评估和末期全面评价。各责任单位工作成效纳入年度县综合绩效考评工作。(牵头单位:县目标办;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统计局、县科商经信局等)

 

附件:泾县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泾县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领导小组

成员名单

 

组     长:施怀中  (县委书记)

       许立勋  (县委副书记、县长)

执 行 副 组 长:    (副县长)

副  组  长:何俊中  (县政府办)

    张爱军  (县科商经信局)

      员:    (县发改委)

黄杏芳  (县民政局)

   (县财政局)

   (县人社局)

王笑明  (县自然资源规划局)

   沈毅林  (县应急局)

卫景涛  (县市场监管局)

江雪琴  (县统计局)

   (县数据资源局)

   (县经济开发区)

   (县招商合作服务中心)

葛贤良  (县税务局)

王益珍  (县生态环境分局)

黄德军  (县人行)

       张素萍  (县银保监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科商经信局,张爱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成员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为办公室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