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泾县民政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民政局>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特色栏目)
索引号: 11341729003258285D/202307-00050 组配分类: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特色栏目)
发布机构: 泾县民政局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名称: 漂泊四十余载 八旬流浪老人终于有了家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7-24 10:16
漂泊四十余载 八旬流浪老人终于有了家
发布时间:2023-07-24 10:16 来源:泾县民政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7月18日一大早,泾县救助管理副站长汪锦平和同事一起,带着党青山老人新办下来的户口本、身份证和一张存折来到泾县社会福利中心,刚上楼就看到了正在楼道散步的党大爷,大爷远远地也听见了汪站长声音。

“汪站长,这几天怎么没过来看看我呢?”老人颠着小步跑了过来,一手拉起他的胳膊。

“这不今天来了吗!还给你带来了好消息!”汪站长将手上的证件和存折交到党大爷上,幽默地说:“你现在也是有身份的人了,这还有一张存折,每个月政府都会往里打钱,你可以买点日用品,其他的吃住看病政府都包了,你就在这儿安心养老享福就行。”

老人捧着身份证端详许久摸了又摸,喃喃地说:“以后再也不用去要饭捡垃圾了。”

流浪四十年孤苦伶仃乞讨度日

党青山今年83岁,走路虽有些颤巍,但头脑还很清楚,对过去的往事还历历在目。据他回忆,1944年夏天,年仅4岁的他因患眼疾被父母遗弃在铜陵市铜陵饭店旁边,后被一位老乞丐收养,开始乞讨为生。15岁那年,老乞丐因突发疾病在湖北省某县去世,临终前老乞丐告诉他姓汪、名青山以及出生年月日。从此他独自乞讨漂泊,行走在全国很多城市。1980年从江西省上饶市流浪乞讨来到泾县时,认识了一名老乞丐,俩人一起住在幕桥社区象山脚下,后来老乞丐因病亡故后,又他搬到原幕桥砖窑厂住窑洞,被救助前住在一间简陋房子里,无户籍、无身份证明,毎日挨家乞讨度日,至今43年。

排忧解难救助安置彰显政府温暖

2023年1月11日,泾县救助管理站在街面巡查时救助了一名流浪乞讨老人,接回救助站给予生活救助后,该县救助站立即与泾川镇派出所联系,核查老人身份信息,发现此人无户籍、无身份信息、无家庭住址,家人也无迹可寻。1月19日,救助站工作人员带着老人的照片,实地走访他曾居住过的地方,据幕桥社区居民杨爱英口述:老人名叫汪青山,又叫瞎子,今年83岁,80年代初期就在泾县乞讨,当时住在象山脚下,后又搬到原幕桥砖窑厂住窑洞,后一直住在幕桥社区三队一间破房子里,未成家,无儿无女,双目失明。

接着,该县救助管理站按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流程,在全国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等发布了寻亲公告,同时报请公安部门进行人像比对、指纹提取、DNA血样采集等程序,确保了登记身份信息的准确性和户口的唯一性。

期间,党大爷被托养安置在了泾县社会福利中心,并为老人进行体检,帮其申报落户、办理医保和特困供养人员补助。被泾县救助站施救后,党大爷和另外一位老人同住一间房,一日三餐无忧,房间里空调、电视、卫生间等设施一应俱全。有了伙伴和安心舒适的生活,党大爷满脸喜悦。结束了四十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如今他终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户口本,有了自己的存折,享受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待遇。老人强烈要求将自己“汪”姓改为“党”姓,“因为党和政府给了我新生的机会”他激动的说道。

关爱救助助力有家更有情

汪锦平副站长说,像党青山老人这样的还算个例,他还能清楚记得自己流浪乞讨过程和信息,在救助工作中碰到的更多是记不得自己身份的“无名氏”,这就需要投入更大的身份查询力度,比如运用全国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救助管理信息系统、DNA鉴定、人像识别等技术手段,同时通过“互联网+”开展寻亲。

该县救助管理站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对长期滞留三个月以上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申请安置。近年来,泾县救助管理已帮助3名无名无户的流浪乞讨人员顺利落户。泾县民政局副局长吴鸿飞说:“对‘无名氏’流浪乞讨人员的落户安置不是我们救助工作的终点,接下来还要继续帮受助人员开展生活照料、医疗救治、寻亲服务、护送返乡等救助工作,切实兜牢社会救助保障网的最后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