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泾县农业农村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农业农村局> 财政资金> 财政专项资金> 制度文件
索引号: 11341729MB15605798/202307-00099 组配分类: 制度文件
发布机构: 泾县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关于印发《泾县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7-01 16:46
关于印发《泾县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7-01 16:46 来源:泾县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泾农202378

 

关于印发《泾县2023高素质农民培育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

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农科函2023490)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泾县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泾县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16日

 


泾县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省农业农村厅文件精神,为扎实规范有效实施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现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对强化乡村人才支撑的要求,聚焦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三农工作重点任务,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坚持生产技术技能、产业发展能力、农民素质素养协同提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紧密围绕全面支撑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全

面支撑农民素质素养提升,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2023年,全县计划培育高素质农民150人,其中:经营管理型人员30人、专业生产型人员70人、技能服务型人员50人;计划开设10个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班。

三、实施重点

       (一)重点任务。围绕粮油稳产保供任务开设的班次和培育人数不低于80%。

1.提高生产技术技能。围绕两稳两扩两提要求落实培育任务,紧扣粮食、大豆和油料生产目标任务开展培育。粮食、油料主产区要立足本区域主要粮油作物,联合种植管理部门遴选培训对象。紧密衔接生产技术技能要求确定培训内容,实施分品种组班、分技术授课、分阶段培训。紧扣农时,围绕作物生产全过程全周期开展培训,突出良种选购及制种、关键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耕地保护建设等内容。强化在田间地头实践实训,用好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田间学校,切实提升农民实操水平。持续支持脱贫地区围绕产业发展开展培训。

2.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坚持选育用一体化的育人导向,统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和农民学习需求,以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主导特色产业组织培育。重点培育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社会化服务专业人员、返乡创业创新人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等,分层分类实施培育。聚焦产业发展能力提升,重点围绕生产组织、主体管理、智慧农业、市场营销、冷藏保鲜、信贷融资、风险防控、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等,开展全产业链技能培训。

3.提升农民素质素养。面向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全面开设综合素质素养课程。培训内容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农法律法规、农业农村政策,农业绿色发展、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防灾减灾,金融信贷保险,乡村规划建设、乡风文明、农耕文化等领域基础知识。县农业农村局审核把关本级综合素养类教材,按照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制定的综合素养课程体系安排培训。支持农民提升学历层次,依托职业院校、农广校探索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与职业教育贯通衔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农民学分银行。注重培养青年高素质农民和高素质女农民。注重高素质农民培育与农业农村科普工作协同开展。

(二)专项行动结合我县实际,围绕油菜产业发展、机械化生产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以下专项行动。

1.油菜产业发展培训行动。针对油菜生产特点,重点围绕绿色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冬闲田生产技术、油菜籽产地干燥加工技术开展培训。

2.专业农机手培训行动。以专业农机手、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带头人为培训对象,聚焦大豆、玉米、水稻、油菜、小麦等主要粮油作物耕种管收机械化作业环节,围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油菜机械化育苗移栽、保护性耕作、高效飞防植保、机收减损等重要机械化技术开展实操实训和作业演练,提高机手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促进农机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助力粮油作物单产提升。

3.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行动。以行政村为单位,面向小农户开展素质素养提升试点培训。我县2023年计划举办10个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班,由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实施。在全县选若干个有需求、有组织能力的村,每个村不超过2个班、培训专题不重复。1个班学员不少于50人、不少于2个专题培训课程、培训时长为半天至一天、培训内容为综合素质素养课程。

四、实施内容

我县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由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实施,具体培育任务由经遴选确定的培育机构承担。我县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分类实施,按照经营管理型人员培育每人3500元,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人员培育每人1500元的标准测算,全额补助培育工作。

(一)遴选培育对象

遴选条件:年满16周岁,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务农农民、返乡入乡创业创新者、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服务等人员。

经营管理型重点面向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农村创业创新者、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专业生产型重点面向从事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的农业劳动者;技能服务型重点面向农业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和乡村社会事业服务人员。

遴选程序:按照个人申请,村委、乡镇逐级推荐,县农业农村局审定的程序进行。

上述培育对象当年不重复参加,此前参训过的学员可以在本年度继续参加不同类型、不同层级或知识更新类培育。

(二)优选培育机构

县农业农村局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确定培育机构,并与培育机构签订培育合同,合同应明确培育目标任务、任务完成期限、培育质量要求、跟踪指导服务要求、绩效目标等。

遴选条件:培育机构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主营业务包括教育培训、农业技术推广,具备培育必须的教学、实践、管理和跟踪服务条件,包括:课堂集中教学场所及配套设施设备,实践实训场所或合作实训基地,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和专兼职教师队伍,培育目标所要求的其他软硬件条件等。

(三)丰富培训内容

参照农业农村部科教司《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及2023

年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块要求,结合实际,紧扣需求,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科学组合教学模块、设计培训课程。课程体系分为综合素养课、专业技能课、能力拓展课三类。综合素养课包括思想政治、农业通识、三农政策、涉农法规、文化素养等课程,必须包括2023年中央和安徽省委一号文件、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和乡村振兴促进法等相关内容。专业技能课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农机农艺融合、绿色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营销、农业经营管理、乡村治理、社会化服务等课程。能力拓展课由培育机构根据主导产业和培育对象需求有针对性的安排课程

(四)创新培育方式

实行分类、分专业、分阶段、小班制、重实训、强服务的培育方式经营管理型人员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28学时、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人员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48学时。原则上每期培训班不超过50人;结合农业生产周期,分时段培训。各类培训均须在实践实训基地分产业(专业)按照全程关键技术节点开展跟班实践实训,设计好实践实训课程内容,学员须认真做好实践实训记录。倡导运用案例教学法,积极采用系统知识培训与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本地培训与异地培训相结合等方法开展培育。培育结束后,由培育机构通过过程评价、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评相结合方式,综合评价学员学习成果,对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

(五)强化延伸服务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体系等专业队伍,为技术技能提升类培育对象提供长期技术指导服务,帮助产业发展带头人获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信贷保险等方面支持。创造机会条件,支持高素质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训;支持高素质农民参加论坛、展会、创新创业大赛和农产品交易活动等支持高素质农民领办创办产业联合体抱团发展。

      五、实施步骤

(一)精心制定方案(6月)

一是制定实施方案。县农业农村局按照上级要求,遴选培育机构和举办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班次的行政村,及时分解落实培育任务,认真制定整体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报省农业农村厅及市农业农村局备案。二是制定教学计划。培育机构根据本县实施方案和培育规范及培育模块要求,自主组合教学模块、自行设计培育课程,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培育计划和每期培育班教学计划。培育计划和教学计划,报县农业农村局批复后实施。承担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班任务的乡镇确定专题培训课程,由县农业农村局审核。

(二)认真开展培育(7月至11月)

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开展培育,落实培育环节,创新培育方法,严把培育时间和质量关。对象遴选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力求对象精准。授课教师从各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师资库遴选,每期培育班至少聘请1名省级以上师资库成员。优先选用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和省统编教材,保证参训学员人手一套省级以上统编教材。每期培育班建立5项制度:即班主任制度(每班确定一名班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第一堂课制度(本级项目管理部门有关人员上第一堂课,宣讲政策,并了解培育机构培育工作安排和学员需求等情况);学员培训考勤制度(实行学员每天签到);培训台账制度(建立培训台账、培训过程影像资料等培训档案);满意度调查制度(信息管理系统评价)。抓好培育班日常管理和服务、考核和颁发结业证书,特别是做好安全管理。承担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班任务的乡镇按要求组织开展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在承担试点的行政村设置一名联络员,负责组织培训对象、组织现场培训等工作。

(三)落实管理服务(11月底前)

培育结束后,及时建立健全培育档案,按要求将相关信息录入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信息化管理,落实跟踪联系服务。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班需填写《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行动培训班信息签到表》并上传到信息管理系统

(四)做好总结评价(11月至12月)

培育结束后,及时安排项目验收。认真做好总结评价,总结材料按时报送市农业农村局、省农业农村厅。同时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年度绩效评价的部署和要求,做好年度项目实施情况自查自评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在县农业农村局的牵头指导下,将高素质农民培育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统筹谋划,完成任务,落实责任,共同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

(二)严格资金管理。建立严密的审核制度和透明的资金拨付制度,继续实行资金预拨制,根据省下达的培育任务和通过规范程序确定的培育价格,依规将培育资金预拨到培育机构;培育结束后,根据农业农村局的验收合格意见及资金审计等情况,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再拨付余款。同时,按要求制定和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确保专款专用、规范使用。继续实行项目资金审计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高素质农民培育资金主要用于支付需求调查、线上线下培训、实践实训、跟踪监测等与培育工作相关的费用,不得列支招投标费用。春耕春管、三夏、防灾减损等应急性培训,优先委托农广校、农技推广机构承办,实行先培训后支付。培育机构须与承担其任务的实训基地明确合作关系,在学员实践实训结束后对实践实训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合格的实训基地支付场地耗材、实训师资等切实发生的相关费用。农民素质素养提升试点行动的班次,可按规定列支课酬、资料费等与培训直接相关的费用,不得列支食宿费用。

(三)完善培育体系。充分发挥农广校主阵地作用,持续提升农广校培训组织能力,强化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全面支撑。注重吸纳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及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参与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用好科技、教育资源,服务农民综合素质和产业发展能力提升。鼓励农业企业投身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充分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企业等建立实践实训基地,支持其有偿承担农民实践实训任务,确保培训的每个专业建立一个实训基地。提升社会机构培训质量。建设专职师资队伍,选聘兼职讲师,培养农民讲师,建好用好各级师资库,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生产主体、涉农经营服务主体专业人员及土专家田秀才纳入师资队伍。加强师资培训,开展推介名师和精品课程活动。针对农民学习特点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开发在线课程和多媒体教材。运用好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等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

(四)强化监管评价。加强对培育机构指导和监管,建立随机抽查机制,发现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违反规定的培育机构,严肃处理,收回补助资金直至取消培育资格。建立月报告制度,每月底前将培育进度情况报送市农业农村局。充分依托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开展项目监管,定期抽查有关信息录入情况,确保相关信息100%录入。通过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开展机构、师资、效果等综合管理在线评价,以及高素质农民发展情况监测。强化线上学习过程管理和学习效果考核。

(五)创新培育机制。牢固树立“选育用”一体化培育 理念,推动高素质农民遴选、培育、使用各环节与三农政策有机衔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机遇,积极探索建立合作开展培育机制。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育与产业发展结合机制,探索开展师带徒培育模式。支持农民学员参加农业职业教育、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乡村人才振兴职称评审等。

(六)加强总结宣传。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的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多形式、多途径宣传报道成功做法和先进典型,及时报送高素质农民培育典型案例、培育模式等宣传材料,积极营造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良好氛围。


附件:1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块要求

          2.高素质农民培育遴选对象登记表

          3.高素质农民培训台账

          4.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行动培训班信息签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