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11341729003257952H/202401-00045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1-11 15:31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4-01-11 15:31 来源: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23:我们逆势奋进,喜获新绩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非同寻常、极具挑战、卓有成效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盯“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目标追求,锚定“崛起赶超”战略定位,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敢拼敢抢敢作为、敢抓敢管敢负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进步,各个领域呈现新气象新变化,市对县综合考核连续四年获优秀等次,交出了一份殊为不易的发展答卷。

这一年,我们务实苦干,经济发展态势稳步向好。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有效应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以超常规举措推动经济企稳回升,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2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和8.2%。

这一年,我们克难攻坚,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超额完成工业强市“6543”任务,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120%、126%。牛岭水库实现下闸蓄水,城区防洪能力提高到50年一遇;投资60亿元的威能特种电机研发生产基地开工建设,创我县制造业项目投资规模之最;汉伏能源、柏家生物等一批20亿元以上项目落地,积蓄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能。

这一年,我们争先创优,县域特色名片不断擦亮。成功争创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县、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等30个“国字号”“省字头”名片,连续3年跻身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国宣纸之乡、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顺利通过复评。宣纸产业发展获省市主要领导批示关注,省级十三个部门联合出台专项政策扶持宣纸传承保护发展;林长制、土地利用管理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利用、杆线序化整治经验在全省推广;月亮湾乡村旅游爆棚出圈,安徽日报“寻梦和美乡村”首站蹲点报道、全市唯一。

这一年,我们用心用情,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在财政增收与刚性支出压力并存的情况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践行民呼我应、用情落实民呼我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700余个,财政民生支出比重达85%。高质量办好省定、县定民生实事,提前4个月完成“十大暖民心行动”年度任务,群众知晓率、满意度居全省前列。全年兑现惠企资金2.5亿元,为企减负4亿元、投放贷款32亿元。

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抓转型、促升级,产业质态注入新活力。工业经济起势上扬。电机泵阀增势稳健,国家电动机质检中心通过验收,皖南电机跻身省民营企业制造业综合百强,凯特泵业、宝泰特材获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玺铸造获评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宣纸产业“九大战役”全面打响,中国宣纸小镇正式开馆,宣纸文化园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宣纸股份公司营收增速超五成。碳酸钙产业迎难而进,新增亿元以上项目4个,方解石矿山资源整合取得突破。“一区两园两基地”加快推进,拓展工业发展空间4200亩,县开发区入选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全省两业融合试点区域,列入省级开发区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文旅商贸蹄疾步稳。皖南野生动物园、泾溪水镇13个文旅项目建成营业,桃花潭景区入选“长三角十佳慢生活度假区”、全省电视剧拍摄取景地推荐名单,绿林谷、月亮湾景区入选“皖美消费新场景”,大南坑村获评省乡村旅游“精品主题村”。“微改造精提升”深入施,打造精致节点70处,茂林远心·沐林、汀溪崃漫·桃岭入选省乡村民宿创意设计大赛获奖名单。宣纸文化艺术节、安徽国际茶旅大会等活动精彩纷呈,“宣纸上的山水画卷”“来泾县有泾喜”等品牌深入人心,先后获评中国健康旅游名县、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农村电商网销额突破20亿元,我县成为全省唯一连续六年获评全省农村电商示范县,丁家桥镇入选全省农村电商强镇、电子商务集聚示范区。

(二)着力抓统筹、促融合,城乡面貌焕发新魅力。城颜值更高。推进市政建设,实施重点项目46个,宣城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投入使用,缤纷环球城、中农联批发市场对外营业,青弋江二桥建成通车,城市“四馆”、福朋·喜来登酒店基本完工。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市政道路6条、老旧小区15个,新改建燃气管网15公里、供水管网29公里,新建停车泊位3300个、充电设施476个,新增绿化11.2万平方米、绿道60公里,皖南第一街等道路完成“白改黑”,幕溪河夜游廊道等景观成为市民新去处。乡村味更“千引领、万村升级程,深化乡村振兴“11442”行动计划,实施乡村振兴四大片区项目83个,建成7个省级中心村,马头村、月亮湾村入选省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凯盛浩丰智慧农业项目列入全省首批集中开工示范项目、获省财政500万元奖补支持,茶叶综合产值达22亿元,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突破70万元、其中20个村收入超百万元;完成农村改厕2600户、杆线序化整治56公里,实施农网改造项目33个、农饮工程133处,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全面开工,泾二变、云二变建成投用,新增5G基站113个。守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底线,找回耕地1.1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完成小田改大田3万亩,土地流转率提升5个百分点。交通基础更强。宣泾高速一期进入路面施工阶段,宣泾高速二期、泾青高速规模化施工,榔茂路、榔苏路、苏白路加快建设。美丽公路品牌持续巩固提升,汀溪云端水墨摄影公路完成建设,琴溪朱马路入选“全国美丽乡村路”,洗马桥至爱民美丽公路获评全国交旅融合创新项目、入选《中国交通运输2022》年度报告,全国美丽公路建设与产业融合研讨会在泾召开。生态环境更优。扎实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处置群众“家门口”环境问题1943个,城区空气优良率达96.4%,13个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主要生态环境指标居全省前列。纵深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全面完成在册矿山生态修复,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小流域治理各3条,汀溪河大南坑段入选省级“幸福河湖”。

(三)着抓改革、促开放,发展能级增添新力。创新赋能再加速。实施35项总体领域改革、62项“微改革”“微创新”,在全市率先开展村企合作举办企业供地,全省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现场会在泾召开,入选省数字乡村建设优秀县。深化科技创新,提前完成“三个清零”任务,新认定省企业研发中心7个、技术中心2个,卧龙泵阀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加大企业梯次培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1户、省专精特新企业16户、高新技术企业6户,新引进外资企业2户,3户企业完成上市尽调,建投集团AA主体信用评级。项目蓄能再加劲。开展项目征迁“百日攻坚”行动,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40个27个,征迁土地1.1万亩,争取上级竞争性资金8.7亿元。全力抓招商重引育,建立招商闭环管理机制,设立首支市场化专项基金,基金招商实现零的突破。出台智汇泾城“1+7”人才政策,成立泵阀产业研究院,引进高层次人才109名。环境聚能再加力。迭代升级营商环境政策措施“新70条”,15个一级指标居全市前列,“泾天办”营商环境服务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聚焦极简审批,扎实推进“统一大市场”,创新实行触发式监管,实现187个事项“轻微免罚”、47条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新增市场主体4411户。聚焦为企纾困,常态化开展为企服务活动,建立“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办结企业诉求1100个,推进“不见面招标”节约企业成本1.5亿元,开展多部门“证前指导”避免企业损失650万元。聚焦要素保障,健全定期调度会商机制,报批建设用地9402亩、林地4816亩,实施新增耕地3194亩、增减挂钩1996亩,处置批而未供、闲置土地4341亩,工业低效用地处置率居全市第一。

(四)着力抓共建、促共享,民生事业汇聚新合力。保障暖民利民。新增城镇就业人数6750人,在全市率先建设医保“15分钟服务圈”,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孤儿救助水平显著提高,“救急难”互助社实现村级全覆盖新增老年助餐点15个,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建成运营,县老年大学获评全省示范老年大学,月亮湾国家养老皖南示范基地入选安徽省长三角康养基地,人均期望寿命高于国家平均水平。社会事业惠民民。致力教育强县建设,成立泾川教育基金,启动农村区域化寄宿制办学试点,实现泾县中学集团化托管帮扶,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泾县分院对外招生,入选全省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县;城西幼儿园主体完工,县开发区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增公办园学位180个。深化健康泾县建设,市县中医药一体化项目建成运营,县中医院晋升三级中医医院,县医院创成全市首家老年医院,东方医院获评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推进文体事业发展,成立全省首个县级非遗保护协会,建成城市阅读空间3个,市残运会金牌、奖牌数居全市首位,连续8届获评全国优秀健走示范区,被确定为2026年亚洲定向锦标赛申办国主办城市。治理安民护民。村务公开标准化建设入围省级试点,幕桥社区入选全省智慧社区试点单位,蔡村镇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防汛抗旱、防溺水等工作取得实效。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纵深推进,电信诈骗打击治理有力开展。化解信访积案16件,初信初访化解率达98.8%。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女企业家协会等社会组织13个。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加强,退役军人优待项目不断丰富;外事、侨务、对台、档案、民族、宗教、双拥、文保、气象、防震减灾、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取得新业绩;工会、工商联、老龄、老干部、妇青儿、红十字等事业有了新提升。

(五)着力抓落实、促勤政,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强。政治建设持续强化。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政府党组带头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聚焦“六破六立”,落实“五大”要求,切实把“两个确立”的政治成果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带头“第一议题”制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法治建设持续推进。深入开展“八五”普法,乡镇合法性审查实现全覆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规范优化政府议事决策程序,开展审计监督落实整改资金2.1亿元,创新招标项目控制价内审、节约资金4000万元。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议案建议133件、政协提案153件,满意率均为100%。作风建设持续深化。深入践行“三敢四要”要求,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健全政府会议制度、公文处理细则,建立工作闭环管理机制,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高质量推进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进一步压减“三公”经费,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顶住压力勇毅前行,各项工作突围破局,收获来之不易,成绩饱含艰辛。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为泾县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县人民,向对政府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以及所有参与、关心泾县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思危方可居安,知忧才能克难。满怀收获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不足、发展不快依然是我县最基本的县情;产业结构不优,项目引建有待加强,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明显;城乡融合步伐不快,民生保障存在短板,治理水平有待提升,资源转化路径仍需进一步拓宽;少数干部担当意识、服务能力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等等。对此,我们将直面矛盾挑战,竭尽全力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与重托!

 

征战2024: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也是泾县加快崛起赶超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党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县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工作要求,锚定“崛起赶超”战略定位,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紧扣开放为要、交通先行、两业并进、城乡融合,突出抓项目、全力做产业、统筹搞建设、致力惠民生、注重提能力,奋力在“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的新征程中更高质量建设开放美丽人文幸福新泾县。

综合考虑,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抓项目,接续增强崛起赶超的澎湃动能

(一)掀起项目招引抢抓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更大力度走出去、引进来,坚持以链招商、以商招商、资源招商,建强“双专双实”招商队伍,健全招商引资风险防范机制,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48个、2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个、5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个,力争百亿级项目实现零的突破。发挥智汇泾城“1+7”人才政策集成效应,更深层次构建招才引智”强磁场,完善政聘企培等引才模式,健全技术合作等柔性机制,力争引进高层次人才100人。

(二)出项目投资加速度。坚持以投资实绩论英雄,旗帜鲜明“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新开工、新投产重点项目90个、70个。坚持在向上争资、债券申报、盘活资源等方面多点发力,推动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市支持范围,争取上级竞争性资金增长8%以上。尤其围绕加速外联内畅通道建设、争创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加快泾县至宁国高速、泾县至太平高速、泾县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力争池宣铁路纳入国家规划路网、抽水蓄能电站纳入国家重点项目库,确保宣泾高速一期建成通车、二期完成路基桥梁工程,实现泾青高速工程量达45%以上,力争打通榔茂路、分段开工泾黄茂公路;擦亮美丽公路品牌,加快泾西南绿道、榔苏路建设,启动青弋九华国家级旅游风景道创建,实施公路养护工程90.5公里,改造农村危桥5座,维修加固国省干线桥梁3座

(三)打出环境创优组合拳。常态化对标沪苏浙,积极拿来为我所用,推深做实营商环境政策措施“70条”,争取更多政策、改革、工作先行先试。围绕打造一流服务环境,定期召开政商恳谈会、银企对接会,持续用好“先解决问题再说”“营商环境体验官”机制,确保所有一级指标居全市前列。围绕打造一流政务环境,建立“首席审批师”制度,推广多部门“证前指导”、行政审批“极简”模式,推动更多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围绕打造一流法治环境,健全涉企执法联动机制,拓宽“轻微免罚”事项范围,严厉打击围标串标等扰乱市场行为。坚持“要素跟着好项目走”,实施新增耕地1800亩、增减挂钩500亩,盘活利用批而未供土地1500亩以上、处置闲置土地500亩以上。强化金融要素支撑,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提升县域基金投资运营能力,新增AA主体信用评级企业2家,确保贷款余额增速超15%、存贷比超65%。

二、全力做产业,接续打造崛起赶超的强劲引擎

(一)推动工业创新蝶变。力促主导产业补链强链。突出电机泵阀首位产业,锚定电机、电控、电池主攻方向,支持皖南电机等链主企业做大做强,促进科创电气、精永联电机等项目竣工投产,加快科大讯飞-奇瑞智能音效等汽车零部件项目落地,打造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加强碳酸钙产业“内育外引”,成立碳酸钙行业协会,提升矿产资源就地转化率和附加值,建成津盛新材料等5个精深加工项目,推动方解石矿山资源整合取得更大进展。围绕新能源、新医药等新兴产业,提速推进汉伏能源、柏家生物等项目,加快形成新经济增长极。加快园区平台扩容提质。全力推进“一区两园两基地”建设,确保县开发区省考位次大幅提升。县开发区主区重点推进威能特种电机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实现飞轮储能、轨道交通电机等8个首批项目入驻;同步深化“管委会+公司”改革,严格执行亩均效益评价机制,完成低效用地处置220亩以上,加快园区美化绿化、功能提升,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城东基地聚力承载空间拓展,完成征迁1600亩,建设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建成投产亿元以上项目10个,新入驻5亿元以上项目6个。城西园区完成一期基础设施改造,新落户亿元以上项目4个,实现6个项目竣工投产。蔡村基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打造竹塑新材料、食品产业集聚区。云岭园区加大整治提升力度,开展方解石产业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治理“散乱污”企业,推动绿色发展。支持榔桥、琴溪等乡镇园区发展,建成小微企业创业园7万平方米以上。助推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开展企业数字化诊断20户以上,新建5G基站80个,确保主导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50%以上。支持企业梯次升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户、限上商贸企业20户、战新企业10户、高新技术企业6户、“专精特新”企业5户以上。聚焦智能装备升级,建成运营科创中心,重点实施隆鑫钢铁等技改项目20个,新增智能工厂2个,推广工业机器人30台套,完成省级质量强县复评。实施企业上市“破冰”行动,加快卧龙泵阀、创玺铸造上市步伐,启动宝泰特材IPO申报。

(二)推动文旅产业融合聚变。精准化提升产品供给。实施A级景区创建三年行动,“一景一案”改造提升,启动月亮湾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力争桃花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通过文旅部基础价值评价,创建3A级景区1家,1家景区通过4A级景观价值评价。支持文投公司综合性开发,力争牛岭水库治理开发EOD项目入选国家项目库。打造乡村精品微度假目的地,开发乡村酒吧、围炉煮茶等新场景,建成乡村旅游省、市重点村各2个。推进民宿品质化发展,开展“最美民宿”评选,落实证照办理联审联批机制,谋划建设星级酒店、主题酒店。精细提升旅游业态。坚持差异化定位,做好淡季旅游产品开发,启动皖南野生动物园二期建设,加快蔡村亲子休闲度假区、琴溪旵山滑雪场等补业态项目建设。坚持特色化发展,有序实施红色文物、古建筑维护修缮,高标实施皖南云岭旅游区建设,梯次推进传统古村落活化利用,打造一批手艺村、美术村、艺术村;加快推进琴溪航空小镇、桃花潭茶马骥体验中心等项目,做精做优皖南川藏线自驾线路,积极承办骑行、龙舟、定向等全国赛事。同时,大力发展夜间经济,谋划文创灯光、乡村演艺等夜游项目,打造蔡村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力争过夜游客突破200万人次。精致提升品牌服务。紧扣“宣纸上的山水画卷”主题形象,唱响“来泾县有泾喜”文创品牌,做优十二道泾味”等文化符号,不断强化创意营销、周边协作,力争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增长20%以上。进景区“微改造精提升”,推广智慧旅游应用,实施游客中心、停车场改造提升,探索公厕、垃圾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玻璃栈道、漂流等安全监管。开展“微笑服务”专项行动,制定旅游服务标准,建立反馈评价机制,强化旅游市场监管,举办行业技能大赛,培训从业人员1000人次以上。

(三)推动宣纸产业升级跃变。围绕品牌升级,首位抓保护。用好《宣纸传承保护发展支持举措》(23条),设立宣纸保护基金,加大行业人才培养,强化宣纸市场整顿,加快宣纸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注册,加强宣纸品牌系统营销,积极推进国家级宣纸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围绕龙头升级,关键抓培育。深入实施“355”发展战略,支持宣纸股份公司内部重构、市场整合,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设立古纸研究中心,开发摄影用纸、装潢用纸等新产品,推动机制书画纸项目一期投产达效、二期开工建设,加快推进特色纤维项目;运营宣纸文创基金平台,开发文创产品200件以上,力争至少10件产品纳入“省礼”范畴。积极扶持优质宣纸生产经营企业,推动产业“1+N”模式延链升级,培育更多亿元宣纸企业。围绕产业升级,重点抓融合。强化与省属文化企业战略合作,拓展“宣纸+康养”“宣纸+数字”等跨界融合领域,力争小岭宣纸故里、汪同和文旅康养等项目建成运营。推进中国宣纸文化园5A创建,实现国家版本馆文房四宝专题馆落地、宣纸文化体验园对外开放,加快艺术家部落、孔丹文化园建设,全力创建国家级研学营地。加快宣纸产品上行,建成运营宣纸电商产业园,力争宣纸网销额增长50%以上。

三、统筹搞建设,接续描绘崛起赶超的美丽画卷

(一)更高标准建设宜居城市。实施城市功能提升行动。坚持拥江发展,科学规划青弋江沿岸功能布局,南岸实施青弋江南路改造提升,带动老南街区域整体性开发,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北岸突出水西文化特色,开发滨水休闲项目,谋划建设美丽航道城区段,打造市民娱乐新空间。坚持高标准推进青弋江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堰坝及下游段河道疏浚,建设狮子山公园、景观桥等节点,打造水清岸美的滨江景观带。坚持高品位开发高铁片区,系统布局基础设施、商贸服务及功能配套,围绕文化创意、高端商务抓好招商策划,培育核心商圈。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有序实施城市更新,以景区化标准提升城市风貌,新增绿地4万平方米、绿道40公里,确保通过国家园林县城复评;实施雨污分流15公里,改造老旧小区8个,新建停车泊位2500个、充电设施800个,完成水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新增天然气用户5800 户以上;谋划城西大道等4条城市路网布局,完成贺村路等2条道路“白改黑”,打通高峰路等2条断头路,完善城市慢行系统;逐步优化五里岗路功能环境,适时开工裕隆路县医院至董村段。实开展城市体检,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实施城市消极空间、防洪排涝改造,打造韧性城市。常态化开展全域文明创建,大力实施垃圾分类、文明养犬、户外广告、“黑头车”等专项整治,一站式解决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城市顽疾,完成征迁5万平方米以上。实施城市活力提升行动。围绕以产兴城、以城聚产,加快城市周边产业布局,开工建设恒隆汽车城,建成运营福朋·喜来登酒店,对外开放城市“四馆”,做强宣城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品牌,丰富串联式消费场景,进一步集聚城市烟火气;制定“促进农村人口市民化”举措,构建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加快城区适老化改造、物业水平提升;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打造众创中心、“青年之家”旗舰店等汇聚平台,力争吸引5000名大学生实践实习实训、500名青年人才回乡就业。

(二)更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开展“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为载体,以实施“11442”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为抓手,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持以工业化思维抓农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双碳”产业园,积极招引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凯盛浩丰、鲟鱼养殖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茶叶全产业链培育,建设精品茶园1500亩,做强“泾县兰香”公共品牌,延伸红茶、乌龙茶产业链,确保茶叶综合产值增长10%以上。推动林下经济提速发展,促进中药材、竹笋、菌菇、蜂蜜精深加工,建设国储林一期1.2万亩以上。用好“两山”转化平台,扩容“两山”转化智慧云脑,收储生态资源不少于260处。力促农村电商提质增效,筹建跨境电商产业园、电商云仓产业园,扎实推进物流园区建设,争创国家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省级试点县。扶持农业主体做优做强,新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1个,支持丁家桥镇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促进农村宜居宜业。系统抓好四大片区突破提升,重点加强马头、月亮湾精品示范村建设,持续打造蔡村镇赵村集成改革示范点,健全完善杆线序化整治长效机制,建成省级中心村11个,农村改厕2000户,完成9个建制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争创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持续夯实乡村基础,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一工程建设,完成汀溪河水环境治理工程,实施中小河流治理3条、山洪沟治理2条、小流域治理1条,改造乡镇集市7个、农网项目40个。从严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实施高标准农田4万亩、农田水利“补短板”1万亩。持续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倡导移风易俗,深化婚俗改革试点,打造“新风堂”示范点11个。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严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推进农村集成改革,系统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加快推广村庄运营模式,确保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15%以上。力实施“三进三回”乡村人才促进行动,吸引乡贤能人返乡创业,培育产业带头人120名。

四、致力惠民生,接续筑牢崛起赶超的坚实基础

(一)办好“四件事”,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办好社会保障“暖心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推进省定民生实事,深入开展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提升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救助水平。实施“家门口”就业行动,加大产业工人招引回流力度,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800个。健全“一老一小”保障体系,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提升老年助餐质效。发展“银发经济”,加强长三角养老产业协作,打造1-2个旅居养老试点村。办好人民教育“关心事”。持续优化学校布局,深入开展农村区域化寄宿制办学试点,交付使用城西幼儿园。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师能建设,深化安徽师大教育发展集团托管帮扶机制,引进长三角名师工作室2个,加快提升高中办学水平。持续做强职业教育品牌,打造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办好健康医疗“安心事”。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投入使用县医院医疗应急中心、泾川镇卫生院,引进长三角名医工作室1个,争创全国健康县、国家卫生县。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成中医院病房楼、中医馆,做强市县中医药一体化项目,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办好幸福提升“知心事”。持续完善健身设施、城市书房、老年教学点等公共设施,常态化开展“送戏进万村”“四季村晚”“村BA”等文娱活动,让群众闲有所乐、乐有所益。认真落“民呼我为”工作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提升源头治理水平,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二)严守“三条线”,不断织密发展保障网。守牢生态环境红线。坚决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有序推进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启动“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深入开展扬尘污染、餐饮油烟、秸秆禁烧等专项整治,加强矿山边开采边治理,确保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持续提升,争创国家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提升畜禽粪污利用率,确保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大力实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巩固青弋江“十年禁渔”成果,力争青弋江治理入选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守牢安全生产生命线。压实安全生产各方责任,严查密防各类风险隐患,加强基层应急消防救援体系建设,建成投用县应急指挥中心,持续提升洪涝干旱、森林防火、极端天气、食品药品等领域风险防控水平,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守牢社会稳定底线。全力攻坚化解信访积案,强化初信初访办理,实现乡镇“握手言和”品牌全覆盖,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良好金融生态,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重拳打击涉经济发展和民生领域违法犯罪活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泾县”。同时,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后备力量建设,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和关心下一代、老龄、老干部工作。做好外事、侨务、对台、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气象、防震减灾、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发展红十字、残疾人和慈善福利事业。

五、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提升保障崛起赶超的治理能力

始终保持“风雨不动”的忠诚心。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全方面全过程,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委工作要求,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始终保持“枝叶关情”的感恩心。牢记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始终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坚持现场办公制度,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节用裕民,严管“三公”经费,严控一般性支出,习惯过“紧日子”,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心。坚决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生命线,加强前瞻性思考,树牢正确政绩观,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坚持“忠专实”“勤正廉”,持续提升干部专业化能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奋力在“追赶江浙、争先江淮”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敬畏心。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争创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全面建设清廉政府。

各位代表,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今年,在广泛征集、仔细遴选、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县政府筛选了14项候选项目,提交本次大会票决,确保政府“干的事”就是群众“盼的事”。我们将严格按照票决结果,努力办好群众身边事,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奋战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开创泾县高质量发展崛起赶超新局面而不懈奋斗!

 

  

 

 


 

1.工业强市“6543”:分别签约、开工、投产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00个、500个、400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0户。

2.宣纸产业“九大战役”:指产品产业整合、引入战略投资、完善组织人才、重塑品牌架构、变革经销渠道、重构电商渠道、文创爆款打造、海外市场拓展、文旅提升客流等“九大战役”。

3.城市“四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档案馆。

4.乡村振兴“11442”行动计划:1个“1”,农村改革;2个“1”,乡村建设;1个“4”,打造红色云岭·宣纸故里、诗情画意·人文厚土、千年马头·追梦琴溪、水墨汀溪·生态月亮湾四大乡村振兴示范片;2个“4”,发展茶产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林下经济“四大产业”;“2”,农民人均纯收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个指标。

5.“三个清零”: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无研发活动“清零”;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无研发机构“清零”;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无创新成果申报“清零”。

6.智汇泾城“1+7”人才政策:“1”,《关于大力实施“智汇泾城”人才发展计划 奋力推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7”,高层次科创人才,重点产业人才,教育、医疗人才引进培养,技能、非遗、农业农村乡土人才,柔性引才,金融支持人才,人才公寓建设使用等7个专项子方案。

7.触发式监管:对一定范围内的生产经营主体,设定监管底线、触发条件,对其实施“无事不扰”“轻微免罚”等审慎包容监管,同时一旦触发监管红线,依法依规开展后续监管,确保既为市场主体留足发展空间、又守住安全底线。

8.“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针对政务服务热线交办事项以及企业诉求办理中因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管辖争议、历史遗留等原因而形成的疑难复杂诉求,以“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为原则,建立全链条处理机制,坚决杜绝推诿扯皮,切实做到“马上就办、办就办好”。

9.多部门“证前指导”:指市场主体在申请办理证照前,市场监管等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根据申请人意愿,事先提供业务咨询、现场指导,让经营者在审批阶段少跑路、少费心,避免盲目投入,降低投资成本,提升办事效率。

10.定向运动:又称越野识途运动,是参与者利用地图和指北针依次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最短时间到达所有点标者为胜的一项新兴体育运动。

11.“六破六立”:破除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自满观念,树立走在前列、争先进位的进取意识;破除墨守成规、按部就班的守旧观念,树立破字当头、勇创新路的创新意识;破除重内轻外、自我循环的封闭观念,树立向海而兴、借船出海的开放意识;破除只想做官、不想做事的官本位观念,树立为民造福、为民谋利的服务意识;破除碌碌无为、甘于“躺平”的畏难观念,树立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奋斗意识;破除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短期观念,树立一抓到底、久久为功的实干意识。

12.“五大”:思想大解放、环境大优化、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任务大落实。

13.“三敢四要”:“三敢”,敢拼、敢抢、敢作为;“四要”,标杆要高、要求要严、节奏要快、本领要强。

14.“双专双实”招商队伍:双专”,专注精神、专业能力;“双实”,实干争先、实绩过硬。

15.“首席审批师”制度: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领域,将原来的受理、审查、决定、办结等环节合并为“受理、办结”两个环节,由“首席审批师”独立承担审批职责,实行“一人终审”模式,实现跨领域、全环节、一个人、一次办。

16.IPO:指企业首次公开募股。

17.EOD项目:指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开发项目,主要包括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的项目。

18.“355”发展战略:中国宣纸股份公司“3年上市,5年产值突破50亿元”发展目标。

19.城市生命线:指城市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电力、电梯、通信、轨道交通、综合管廊、输油管线等,担负着城市的信息传递、能源输送、排涝减灾等重要任务,维系着城市正常运行、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

20.城市消极空间:指散布在城市各处衰败的、闲置的、较小的空间,包括建筑间空白的过道空间、街区边角空间、用途不明的废弃空间、未经设计的多余空间等。

21.“两山”转化智慧云脑:通过数字化方式建立的一种对碎片化生态资源资产进行集中登记、入库、管理、招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22.“三进三回”乡村人才促进行动:“三进”,科技、资金、项目进乡村;“三回”,青年、乡贤、企业家回乡村。

23.“银发经济”: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而产生的专门为老年人消费服务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