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无障碍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泾县 > 泾县简介

泾县行政区划

发布时间:2023-09-01 14:52 来源:县委党史地方志室 浏览:
【字体大小:
分享至:

泾县行政区划唐代以前无据可考,仅知唐代曾划 18 乡,但乡名佚。宋代,全县建11 乡,乡辖里,全县划置 261 里。元代记载缺失,或因或改,无考其祥。明代乡仍因 其旧。洪武二十四年 (1391) 始,乡下设 32 都,都下辖里,全县合并为 117 里。明代 县城内分东隅、南隅、北隅三隅,下辖四坊。永乐十年 (1412),全县并减为 76 里。嘉 靖七年 (1528),全县又并减为 64 里。清代乡、都、隅仍旧,惟改里为图,图下设甲, 每图十甲,形成乡辖都,都辖图,图辖甲的行政建制。甲的户数不等,或一姓分数甲, 或数姓合充一甲。乡、都命名,图、甲以数字为序。其时全县划为11 乡、32 都、65 图。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沿用清代乡、都、图制。民国 17 年 (1928) 废乡。民国 18 年 (1929),国民政府颁布 《地方自治法规》,全县设 6 个区,区下设乡,乡下设闾、邻, 每闾 25 户,每邻 10 户。民国 22 年 (1933),改基层政权为保甲制,10 甲为 1 保,10 保 设联保办事处,设联保主任 1 人。区仍依其旧。沿袭很久的都图制结束。民国 23 年 (1934),全县分设 6 区、91 联保、478 保、4664 甲。次年,并减为 3 区,共设 35 联保、 210 保、2479 甲。民国 28 年 (1939),改联保制为乡、镇保甲制。民国 29 年 (1940), 《泾县区乡镇整编后概况表》载:全县划 2 区、3 镇、19 乡。民国 33 年(1944)废区,划 3 镇 11 乡。民国34 年(1945)全县划3 镇,15 乡。民国36 年(1947)全县又划为3 镇、19 乡。

1949 年 4 月泾县解放。5 月,县人民政府宣布废除保、甲制度,改设行政村 (街)。按原民国时期的 22 个乡、镇行政区划重新成立乡、镇人民政权。全县增加区公 所建制 (后改称区人民政府),设 5 区、3 镇、19 乡、226 行政村。1950 年,撤销乡镇, 全县设 10 个区,分辖 227 个行政村。1951 年,区乡调整,改行政乡制,废行政村制。 全县共设 10 个区、103 个乡、3 个镇。1956 年,又调整为 7 个区、53 个乡镇。   1957 年,全县再次调整为 4 个区、39 个乡、1 个镇。1958 年,全县调整为 3 个区、37 个乡、 镇;10 月,全县调整为 10 个乡;11 月,将全县 10 个乡更名为人民公社。1961 年,重 新建立 8 个区、4 个直属社,全县原 10 个大公社划为 30 个公社。1969 年,撤去区的建 制。1984 年,全县改设 3 个区委会,改公社建置为乡 (镇) 人民政府。全县为 35 个 乡、1 个镇。

1987 年撤区 (委),改茂林、榔桥、陈村3 乡为镇。全县为4 镇、32 乡。

1992 年 3 月,乡镇区划调整。百园乡并入城关镇;古坝乡与潘村乡合并,改建晏 公镇;丁桥乡改为丁家桥镇;章渡乡改为章渡镇;蔡村乡改为蔡村镇;查济乡并入厚岸乡;田坊乡并入孤峰乡;赤滩乡并入琴溪乡;漕溪乡并入苏红乡。全县调整为 8 镇、 22 乡。

2001 年 11 月,泾县参加全省第一批乡镇区划调整试点工作。太园乡并入城关镇, 城关镇改称泾川镇;凤村乡、南容乡、铜山乡并入茂林镇;黄田乡、浙溪乡、乌溪乡 并入榔桥镇;爱民乡并入蔡村镇;安吴乡和黄村乡合并,改建黄村镇;云岭乡改为云 岭镇。全县乡镇由30 个调整为11 个镇10 个乡。

2005 年 4 月,乡镇区划调整。晏公镇并入泾川镇;西阳乡并入榔桥镇;章渡镇、 中村乡、北贡乡并入云岭镇;厚岸乡、包合乡并入桃花潭镇;童疃乡、孤峰乡并入昌 桥乡;苏红乡并入汀溪乡。原11 镇、10 乡调整为9 镇、2 乡。目前11个乡镇分别是泾川镇、云岭镇、茂林镇、榔桥镇、桃花潭镇、丁家桥镇、黄村镇、蔡村镇、琴溪镇、昌桥乡、汀溪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