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泾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发改委> 政策解读> 负责人解读
索引号: 003257995/201811-00032 组配分类: 负责人解读
发布机构: 泾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主题分类:
名称: 县发改委主要负责人桂祖凌解读关于印发《泾县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 建设“四个泾县”实施方案(修订版)》 的通知(四) 文号:
发布日期: 2018-11-27 00:00
县发改委主要负责人桂祖凌解读关于印发《泾县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 建设“四个泾县”实施方案(修订版)》 的通知(四)
发布时间:2018-11-27 00:00 来源:泾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次数: 字体:[ ]

 5、《泾县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 建设“四个泾县”实施方案(修订版)》中的“实施协调发展行动”的内涵是什么?

    进一步完善县域发展战略,推动各乡镇统筹协调联动发展,推进城乡发展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县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0%和38%。

(一)积极开展区域一体化合作。主动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合作,全面落实《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修订》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全方位推进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坚持“目标往东看、步子靠东迈、身子朝东挤、位次向东排”,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创新要素、开放平台、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八个方面,全面对接沪苏浙发展,积极开展区域工业一体化工作,全力融入沪苏浙工业产业链,做好产业互补。全面提升泾县城市空间品质和文化品位,吸引高端人才和专业化职能集聚,强化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先进制造、旅游服务等现代产业和服务功能。

(二)推动县域协调发展。坚持“一尊重五统筹”,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机遇,着力促进县域空间布局优化、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共治、公共服务共享,推进县城与乡镇共同发展,构建城乡联动新格局。坚持产城融合、县乡镇一体,推动产业和人口集聚,提升县城发展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统筹推进“一区两园”建设,加快建设桃花潭省级文化旅游集聚区,积极推进文教体新区、政务新区、高铁新区建设。大力发展电机泵阀、方解石新材料、宣纸书画纸、电子商务等产业。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积极融入大黄山国家公园建设。

(三)着力打造功能配套、精致精美的品位城市。坚持科学规划,加快县域空间规划编制,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平台。科学布局中心城区和集镇,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产城融合发展。强化城市设计和特色塑造,彰显城市内涵。优化县城“一环两轴三带四区”总体布局,稳步推进县城老城区有机改造和新城区品质提升,深入推进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建设进程,重点抓好城市交通网络、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全面增强县城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完善县城综合功能,力争5年内完成城市建设投资240亿元。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城市治理机制,提升城市管理与服务能力,实现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行政处罚权的集中行使,整合、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实现城市管理领域的机构综合设置。

专栏15 城市品质提升工程

    城市道路畅通工程。以内、外环线路网建设为重点,道路微循环为补充,加大城区道路与主干道连接线建设,形成高品质县城外循环;完成桃花潭西路交接口、裕隆路交接口项目建设,建成高铁站至榔树口段、北苑区域11条主次道路、高铁新区8条主次道路和城东新区4条主次道路等23条35公里主次道路;改造提升桃花潭路、谢园路等道路,打造标准化城市内循环;打通城区断头路,改造五叉路、丁字路,着力解决城市交通微循环,形成“主路畅通、支路联通、环路互通”的城区道路体系和新老城区无缝对接的交通路网结构。

     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加大绿化亮化美化力度,加快公园、广场、游园、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全力推进青弋江城区段两岸综合整治,全面建成江心洲公园、青弋江北路景观和彩虹桥,整治建设青弋江两岸景观,着力打造青弋江沿岸城区段核心景观工程。完成幕溪河公园(二期)、幕溪花廊和景观廊道建设,建成幕溪河6.6公里慢生活线。实施象山公园(二期)建设,确保新增绿化面积不少于50万平方米,修建提升绿道50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小于9平方米,建成功能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以上,旧城区改造建设绿化覆盖率达到28%以上,实现县城和各乡镇“100米见绿,500米见园”,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

    城市功能完善工程。有序完成天然气、客运综合枢纽站、机关后勤服务中心、汽贸城、农贸市场、物流仓储、体育馆、城区停车场、青弋江取水口上迁暨城市备用水源、新自来水厂和1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及污泥处置场等功能配套项目建设,新建供水管网110公里、雨污分流管道65公里,完成实现污水处理标准由一级B提高到一级A标准,日处置污泥30吨的目标,完善科学合理、运转有序的城乡垃圾收运、处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深入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地下管廊建设,谋划生态文明县城水系连通工程,实施“活水靓城”项目,建设城市储水湖、蓄水池,新建、改造城区雨水纳蓄渗透管网65公里;推进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实施主干道强电入地改造,减少空中“蜘蛛网”。

    民生改善工程。全面完成城市棚户区、老旧小区、农村危房改造和背街后巷整治。

专栏16  智慧城市建设工程

    基本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2020年,实现光纤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Mbps,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20Mbps。4G网络全面覆盖城乡,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85%。

    到2020年,基本建成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基础信息库和专题信息资源库广泛应用,跨部门信息共享需求满足率60%以上;全面建成统一规范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政府权力网上运行办事平台实现市域全覆盖,城市管理、农业农村工作和社区治理信息化全面实现。

(四)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扎实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立进城落户人口与建设用地供应挂钩机制,实现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相协调,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常住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使城市发展与人口增长相适应,提高城镇化质量:到2020年,累计完成农业转移人口落户5万人,继续推进扩权强镇,增强集镇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作用,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认真学习借鉴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经验,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方向,因地制宜,精心塑造,打造宣纸、养老、桃花潭、查济、马头等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特色小镇,力争建设水平全市领先。加快提升茂林、榔桥、云岭等小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优化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完善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城镇的城镇化水平。

专栏17  特色小镇建设工程

    以榔桥等2个全国重点镇为依托,推进扩权强镇。

    重点打造宣纸小镇、养老小镇等省或市级首批5个创建培育类特色小镇。

宣纸小镇:突出宣纸、非遗特色,以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为创建主体,通过宣纸博物馆、名家艺术馆和工作室、各级艺术机构和艺术院校创作写生基地等项目建设,形成宣纸生产者、艺术大师、书画创作与爱好者群体,书画艺术交易与收藏群体、宣纸研学游、宣纸文化及普通旅游者集聚地和宣纸产业创新升级基地。

桃花潭小镇:以旅游产业发展为导向,以水光山色为资源基础,以安徽桃花潭畔文化创意公司为创建主体,力争将桃花潭小镇打造成集观光、游乐、运动、养生、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小镇。

查济小镇:依托查济景区,以查济管委会为小镇创建主体,重点开展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艺术研学基地、写生影摄基地等项目建设,形成皖南古建文化、生态农业观光、特色农产品、传统民俗等为一体旅游综合服务小镇。

养老小镇:以创建国家级康体养老中心、省级特色旅游古镇为目标,以爱晚工程国家养老皖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为载体,建设省内一流康体养老、农业、旅游业综合发展旅游型小镇。

马头小镇:依托马头生态养生观光园区、马头古村落和宣州古陶窑,重点挖掘马头小镇历史文化元素,加大生态观光、养生养老、体验实践等内涵的延伸建设,力争将小镇培育成全省有影响的文化生态旅游、现代养生观光小镇。

    积极创建培育云岭军事小镇。

(五)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大力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民财产权。巩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成果,加快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积极探索盘活空闲农房及宅基地。有序推进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扩大农村“三变”改革试点范围,增强集体经济发展能力。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电子商务进农村水平,推进农产品上行。稳定粮食生产,主攻粮食等农产品加工转化,开展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施“生态泾县,绿色产品”工程,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创建,促进农业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整县推进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整县推进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美丽乡镇建设、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全面建成富有泾县特色的美丽乡村。加强水利“一规四补”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专栏18  现代农业提质工程

    实施“生态泾县,绿色产品”品牌工程,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创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粮食生产稳定在32万亩以上,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2万亩、保障性蔬菜基地4000亩,烟叶等其他特色作物面积稳定发展。

    打造一批美丽田园、美丽乡村。积极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星级示范企业(园区)。实施“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行动”,大力推进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促进“互联网+农业”的快速发展。

    巩固完善土地确权工作。完善维护县级土地确权信息管理平台工作,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快土地流转,继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及时总结村级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继续扩大试点试改范围,逐步稳妥地向全县推广。

专栏19  美丽乡村建设整县推进工程

    根据市统一要求,到2019年底,完成整县推进任务。

    实施美丽乡镇建设工程:用2年左右时间以治脏、治乱、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为主要内容,开展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

    实施中心村建设工程:采取分级分步的办法,分年度建设26个以上省级中心村、28个左右市县级中心村,到2019年实现中心村建设全覆盖。

    实施自然村环境整治工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推行农村垃圾处理市场化和源头分类减量,分年度对680个自然村进行村旁屋边环境整治。

    实施“三线四边”环境治理提升工程: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城乡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

    实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到2020年,全县县级以上文明村、镇达到90%以上,市级以上文明村、镇达到80%以上。

专栏20  “一规四补”水利建设工程

    着力补齐青弋江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短板、小型水库和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短板、水土保持和山洪灾害治理短板、城乡排涝能力建设短板。着力抓好青弋江城区段综合治理、牛岭水库等重点项目建设。

    到2020年,境内主要河流防洪标准总体达到20年一遇以上,中小河流防洪标准总体达到20年一遇;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城镇(园区)排涝标准达到20-30年一遇,农田排涝标准达到5-10年一遇;中小河流、湖泊防洪能力显著提高,水库防洪安全得到保障,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得到进一步加强,河湖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