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泾县气象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气象局> 政策法规> 部门文件
索引号: 12341729486354772J/202312-00043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泾县气象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泾县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号: 泾政办〔2023〕27号
发文日期: 2023-12-04 发布日期: 2023-12-04
有效性: 有效
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泾县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12-04 09:57 来源:泾县气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泾县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实施方案

的通知

泾政办〔202327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现将《泾县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2月1 日


泾县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

2022-2035年)》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国发〔2022〕11号),落实《安徽省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实施方案》(皖政办秘〔2022〕56号)和《宣城市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实施细则》(宣政办秘〔2022〕87号)要求,提升气象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和水平,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导向,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泾县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气象服务保障。

(二)主要目标

2025年,现代气象科技创新、服务、业务和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不断提升,地面观测站网完善程度达到99%以上,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0%以上,智能网格预报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90%,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到90分以上,气象综合实力达到全市领先水平。

2035年,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气象与国民经济各领域深度融合,气象协同发展机制更加完善,结构优化、功能先进的监测系统更加精密,无缝隙、全覆盖的预报系统更加精准,气象服务覆盖面和综合效益大幅提升,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稳步提高。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夯实气象事业发展基础

1.建设精密气象监测网络体系。按照相关规划统一布局,统筹建设全县气象灾害观测网,形成协同高效的精密气象监测系统;建立中小尺度强对流监测网,发展实况业务;补齐泾县城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青弋江、徽水河、汀溪河等防汛重点河段区域气象监测短板;提升温室气体及区域气候监测能力;加快建设X波段雷达。优化地面自动气象站布局,建设乡村温雨自动站,补齐城市气象监测短板,提升暴雨、雷电等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的监测能力,为防灾减灾提供可靠支撑。推进气象探测装备计量检定室建设。完善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发展社会气象观测,推进行业观测数据的收集与应用。(牵头单位:县气象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构建精准气象预报系统。强化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算法等新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提升数值预报模式解释应用能力。发展中尺度多模式集成预报业务,提高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精细化预报能力。发展精准强对流天气预警和智能网格预报业务,提升灾害性天气识别能力和监测预警能力。逐步形成“五个1”的精准预报能力,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提前1年预测全县气候异常。(责任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县数据资源局)

3.推进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针对应急管理、交通安全、重大活动保障、应急救援等场景,应用跨行业、跨学科交叉融合技术,开展基于影响的气象专业服务。建立气象部门与各类服务主体互动机制,促进气象信息全领域高效应用。(责任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县科商经信局、县文旅局、县数据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4.推进气象信息支撑能力建设。依托省级气象大数据平台,推进气象信息开放和共建共享。持续迭代升级气象信息基础设施,增强适应多场景业务需求的先进算力。研究建设固移融合、高速泛在的气象通信网络。强化气象数据资源、信息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保障。(责任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县数据资源局)

(二)加强保障能力建设,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5.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健全分灾种、分重点行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完成宣城防灾减灾救灾第一道防线气象保障工程泾县建设任务。构建气象、水利、自然资源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互动共享的气象风险预报预警体系,提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地质灾害、流域区域洪涝、城市内涝、森林火灾等气象风险预报预警能力。建设新一代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决策信息支持系统,建立气象灾害鉴定评估制度。(责任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县应急局、县林业局)

6.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定期开展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风险区划,加强普查成果应用。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和设施建设,修订基础设施标准、优化防御措施,提升重点区域、敏感行业基础设施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应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技术,建立预警信息发布和再传播制度,发展全媒体预警信息快速精准传播手段,推动“预警+行业”数据融合分析,完善预警信息传播效果评估能力及气象防灾减灾社会参与机制,完善集约化预警服务业务体系。实施“网格+气象”行动,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乡镇等基层网格化管理。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和气象文化基地建设。强化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演练。(责任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县科商经信局、县文旅局、县应急局、县融媒体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

7.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完善人工增雨标准化作业点和烟炉建设,提升人工增雨作业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重大活动保障、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重污染天气应对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水平。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制,完善统一协调的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和作业体系。开展新型作业装备应用,完善人工影响天气物联网监管体系。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责任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8.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设。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预警信息制作、发布规范。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联动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建立极端天气防灾避险制度。定期开展气象灾害防御水平评估,督促落实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完善气象灾害风险转移制度。依法做好重大规划、重点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强化重大工程建设气象服务保障。(责任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住建局、县应急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加强部门联动,提高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9.实施农业气象服务提质增效工程。加强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建设,开展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及相关设备在农情监测中的应用示范。加强面向茶叶、烟叶等特色农产品的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做好粮食生产全过程精细化预报预警服务,深化病虫害防治、农业保险气象服务,强化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实现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全覆盖。加强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服务。(责任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10.实施交通气象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完善综合交通气象监测网,提高国道、省道、高速、高铁和高海拔道路气象监测能力。实施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优化提升行动,推动气象信息融入交通应急处置体系,提升交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责任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县公安局、县交运局、县应急局)

11.实施文化旅游气象服务保障工程。加强文旅、气象信息共享,推动气象信息接入旅游信息化平台,推动旅游景区加强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传播设施建设。指导旅游景区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布旅游安全气象风险预警。强化气象旅游资源和景观资源开发利用,积极创建国家气候标志,探索打造基于优质气候的气象旅游品牌。(责任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县文旅局)

12.实施“气象+行业”赋能行动。为天气影响行业提供数字化气象服务产品,深入融入相关行业智能化决策平台和运营管理系统。强化能源安全气象保障服务,做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电力运行、供水、供气等影响的精细化气象服务。提升城市规划、重大工程、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气象服务能力,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泾县经济社会各行各业和生产发展各环节。(责任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科商经信局、县交运局、县住建局、县文旅局、县应急局、县数据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坚持人民至上,优化人民美好生活气象服务供给

13.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供给。建立公共气象服务清单制度,形成保障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加强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建设,建立气象部门与各类服务主体、社会媒体的互动合作机制,推动将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有机植入主要媒体、主流资讯、生活服务平台,提高城乡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和便捷性。增强农村、山区、边远地区以及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获取气象信息的便捷性,扩大气象服务覆盖面。(责任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县数据资源局、县融媒体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

14.建设覆盖城乡的气象服务体系。补齐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短板,加密城市气象观测站点,发展分区、分时段、分强度精细化预报预警服务。将气候可行性论证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海绵城市、通风廊道等重大城市规划与建设项目。开展城市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服务,将气象服务全面接入城市数据大脑,推进智慧气象服务城市交通、防洪排涝、供电、供水,保障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将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纳入乡村建设行动,完善行政村全覆盖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与响应体系,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高风险地区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建设。(责任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公安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数据资源局、县城管执法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坚持绿色发展,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支撑保障

15.强化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开展风能太阳能资源精细化详查,建设集约高效的风能太阳能气象服务平台,为风电场、光伏电站等规划、建设、运行、调度提供全链条气象服务。充分挖掘宜居、宜游、宜养气候资源价值,建立全县气候资源“一张图”。(责任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文旅局)

16.落实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气象保障。完成生态气象保障工程泾县任务,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风险防控等气象服务。加强面向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的气象服务。打造气候生态品牌,推动气候宜居城市、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气候康养地等示范建设。(责任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县文旅局、县生态环境分局)

(六)坚持人才引领,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

17.加强气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气象重点人才计划,在气象预报、气象服务、气象监测、气象信息技术等专业领域及农业气象、生态气象、流域气象等交叉学科领域,培养造就一批优秀气象青年人才,加快形成气象高层次人才梯队。(责任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县人社局)

18.强化气象人才培养。加强气象人才交流合作力度,强化气象教育培训能力建设,推动气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提升。将气象人才统筹纳入地方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属地人才支持和引才奖补政策。(责任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县教体局、县科商经信局、县人社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气象工作统筹规划,注重导向引领和激励约束,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指标,做好评价管理。各乡镇要加大对气象工作支持力度,积极组织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责任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统筹规划布局。科学编制实施气象设施布局和建设规划,推进气象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深化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气象服务供需适配、主体多元。建立相关行业气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将各部门各行业自建的气象探测设施纳入气象观测网格,由气象部门实行统一规划和监督协调。(责任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加强法治建设。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实施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统一发布制度,规范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气象信息服务等活动。加强防雷安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监管。(责任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推进开放合作。深化气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利、应急管理、林业等部门在灾害防御、专业服务、工程建设方面的合作。加强气象相关领域交叉学科合作研究。(责任单位:县气象局;配合单位:县科商经信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县应急局、县林业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加大保障力度。加强对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县科技计划实施中支持气象领域科学研究和科研项目建设。落实气象双重计划财务保障体制,建立健全稳定的气象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机制,按照政策规定落实地方事权范围内各项财政投入保障。完善升级迭代及运行维护机制,支持基层气象基础能力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县财政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委、县科商经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附件:泾县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

 

 

 

 

 

 

 

 

 

 

 

 


附件

 

泾县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

 

为加快推进泾县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经研究,决定成立泾县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组成成员如下:

 长:束  (县政府)

副组长:张文卉(县政府办)

包明木(县气象局)

 员:胡昌富(县发改委)

丁传云(县教体局)

吴小庆(县科商经信局)

古宏春(县公安局)

吴鸿飞(县民政局)

胡学军(县财政局)

胡隆武(县人社局)

吴云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县住建局)

左忠慰(县交运局)

 (县农业农村局)

 (县水利局)

胡青松(县文旅局)

文世伟(县应急局)

王月通(县林业局)

赵英杰(县乡村振兴局)

俞泾隆(县数据资源局)

高传文(县城管执法局)

 (县融媒体中心)

张智菲(县生态环境分局)

张晓青(县气象局)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日常工作推进,办公室设在县气象局,张晓青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成员如有变动,由成员单位相应岗位人员自行递补,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不再另行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