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泾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县中医药管理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卫健委>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2900325812XU/202102-00071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泾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县中医药管理局)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名称: 泾县卫健委“十四五”期间工作安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2-25 15:22
泾县卫健委“十四五”期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21-02-25 15:22 来源:泾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县中医药管理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十四五”期间工作安排

 

一、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一)关口前移精准“控”。一是聚焦公共场所“外防输入”,继续落实高铁站、长途汽车站、大型建筑工地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温检测、健康扫码等常态化监测措施,依托“大数据+网格化”排查,“两接两包”精准管控高中风险区域返(来)泾人员。二是聚力医疗机构“内防扩散”,进一步完善“三级网络”预检分诊、“一室两诊”发热哨点、“三区两通道”发热门诊的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功能。县医院完成医疗应急中心建设项目并成功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县中医院完成改扩建工程并成功创建三级中医院。进一步规范设置标准化发热门诊。全县各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完成发热哨点诊室建设,全面落实发热病人闭环管理。进一步推进“线上预约、线下诊疗”模式,减少人员聚集,做好医疗机构院感防控。三是聚合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坚持联防联控会议常态化召开,继续是县卫健委班子成员带班,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24小时值班,确保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处置,文件信息第一时间落实,政策咨询第一时间解答。“一案三制”建设为重点,进一步修订完善疫情监测防控和救治相关方案、预案等,查缺补漏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建设。

(二)靶向施策严密“防”一是全员疫苗接种形成免疫屏障。广泛动员,实现新冠肺炎疫苗普种工作。是加大健康宣传提升防护意识。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公众形成勤洗手、常消毒、戴口罩、使用公勺公筷等卫生健康行为。按照“群专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开展分层次分区域分行业的疫情防控演练三是强化部门协同坚持人物并防。县市场监管局、科商经信局、农业农村局、交运局、卫健委等部门分工协作,定期开展食品、外环境、车辆核酸检测,定期开展农贸市场、外卖、快递从业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三)补齐短板着力“提”一是“四个集中”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完善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泾县医院作为我县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泾县中医院为后备医院进一步采购完善相关医疗设备。二是加快进度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力争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县级疾控机构均能实现核酸检测,确保核酸检测重点人群、冷冻食品 “应检尽检”、 重点行业“适时抽检”,一般人群“愿检尽检”。三是储备物资提升卫生应急储备能力。完成县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建设按照全县30天满负荷运转使用量,常态化储备口罩、防护服、酒精、消毒液、检测试剂等,做到平战可用、动态转换、及时补充。

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一)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一是巩固完善“三医联动”改革。健全公立医院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完善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监测和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建立合理薪酬动态增长机制,破除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逐利机制;二是深化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集聚人才、技术、资源,落实落细“八个统一”及“六个上下贯通”,促进医疗资源共享、服务能力共同提升,建立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三是构建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进一步从外部保障、内部运行机制、党的建设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和落实基层医疗机构人才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充薄弱学科医学人才资源;二是强化与长三角对接。积极推进长三角品牌医院和专家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交流与技术帮扶机制,建立专科医联体、专科联盟,在医院管理、医疗技术、专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双向转诊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形成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高我县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三是进一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有序推进国家、省、市级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和扶持医学薄弱学科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县专科水平。

(三)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医疗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向“专、精、优”方向发展,与公立医院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支持举办医学检验、体检中心、血液透析中心、精神专科医院等民营医疗机构,形成主体多元化办医格局。

(四)提升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强化监管与保障力度,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考核体系,推进精准、高效质控工作开展,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

(五)进一步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行政监管、医疗机构的主体监管、社会力量的外部监管以及委托专业机构第三方监管职能,依托双百考核、DRGS考评,切实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诊疗服务行为。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

一是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县域内平台与县级公立医院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系统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二是进一步提高我委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对信息管理系统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增强安全保护的整体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信息安全得到保障。三是持续开展智慧医院建设,推动医疗服务创新。

四、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巩固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龙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骨干,以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用活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两包”在有效整合县域医疗服务资源、有效融合公共卫生服务、有效促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和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方面的保障、杠杆作用;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融入全民信息化服务平台,基本公共卫生系统与妇幼、疾控、监督等系统进行有机整合,数据资源共享,提高办事效率,减轻基层负担。

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制度,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强化政府公共卫生责任,确保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逐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继续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和覆盖面,促进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大力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真实性和满意度得到提高。

五、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能力。

1、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建设,持续推进乡镇卫生院分类管理,鼓励开展特色专科建设。按照“机构分类设置、资源分类管理、发展分类考核”原则,持续推进乡镇卫生院分类管理工作,加强基层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室、发热哨点诊室、留观室、医疗废物收储场所、医疗废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配齐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切实提升乡镇卫生院疫情防控救治水平。鼓励乡镇卫生院开展特色专科建设,建立“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模式,带动基层卫生院整体水平的迅速提高。

2、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一类机构、二类管理,完善财政经费定向补助考核奖励机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坚持优绩优酬,拉开收入差距,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活力。促进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向中心卫生院集中,突出重点,鼓励中心卫生院创建二级综合医院,中心卫生院要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一般卫生院要全部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提升中心卫生院服务能力。全面落实村医保障政策,提高村医待遇,对所有在岗的村医,为其购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所需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巩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对于未满60周岁在岗的乡村医生,根据其工作年限、学历、执业资质、考核结果等情况,以国家最低工资标准按月发放乡村医生工作岗位补贴。

3、建立村医培养培训机制。一是建立长效培养机制。实施村医育才工程,与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共同开展本地村医订单、定向培养试点工作,在本地招录和培养一定数量的高校医学毕业生补充到乡村医生队伍;二是建立培训机制。建立在岗村医免费培训机制,制定村医培训计划,组织开展村医各类培训,采用理论培训、临床技能培训、基层实践培训、网络培训等方式,提高村医服务能力。

4、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一是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开展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二是安排专项维护和运行经费;三是保障村医“零空白”。采取本土培养、招聘派驻、县级医院下沉、乡镇卫生院选派、一村多医调剂等方式,为每个行政村卫生室配备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保障所有村卫生室村医无空白,满足当地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5、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有效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衔接。继续增加基础投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消除“空白村”,推动乡村振兴,持续改善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和群众就医环境,提升基层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基本公共卫生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解决。